一图读懂工信部三校:哈工大(一校三区)、北航、北理工

朴实铅笔课程 2024-03-20 13:40:52

工信部高校进步最大,但内部争议也多,主要是北航、北理工与哈工大之间最多。

很少出现北航、北理工争工信部老大的情况。一是哈工大原是公认的国防七子老大,被沿用认为也是工信部高校老大,北航、北理工之间谁胜了意义不大。二是北航、北理工在同一地域,分数之差也就基本分出了高下,尽管北理工近来发展比较更猛分数上涨也比较疯狂。

哈工大威海

为何和哈工大争比较多呢?主要原因是北航、北理工有两个杀手锏:一是被认为学校所在地首都的地域优势、二是地域带来的分数优势。更多是北航和哈工大之争。

哈工大输在分数上。原因是,一、认为:哈工大在东北,东北落寞了,哈工大留不住人才,“每况愈下”了,只有越来越衰落了。二、认为:哈尔滨太远、太冷了,想到要在那里度过几年时间都害怕。还有就是认为东北没有就业优势,谁还去东北读书啊?

即使哈工大有了深圳校区,哈工大分数近年上涨最快,其深圳校区分数和北航相近、本部和北理工差不多,但还是被认为深圳校区是挽救了哈工大,但其本部和威海校区对哈工大发展不利。

哈工大

尤其第五次学科评估流传结果,北航7A+、4A、6A-,哈工大5A+、9A、5A-、北理工是3A+、3A、7A-。更多人认为北航、北理工进步更快。

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一图就能读懂哈工大、北航、北理工的强弱

这个就是主流就业。

由于这三个学校最近几年除了2019年外,就业质量报告公布都是“遮遮掩掩”,不能“观其全貌”。就业是有传承性的,这样看来,2019年的数据就是非常珍贵了。

北航 新主楼

而就业的主体是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也代表了整个学校的就业好坏。因为本校升学的本科生大都升学到本校,即使就业的本科生,也是同一个学校啊,同一个培养体系。看待遇,工作三年后和刚毕业的研究生“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就比较研究生就业就代表了全部。

哈工大、北航、北理工就业2019年

从就业看,哈工大在国家支柱产业企业中国防类的航天和民用类的华为人数最多,这两个企业也是美国最忌惮的企业。有人说,人数多有什么用,要看比例。但有人认为,人数多就代表了影响力,你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企业没什么人,即使比例再大,能说明你贡献大、影响力大吗?

太空插图

我们先看看就业央企国企中航天的人数和比例:哈工大就业航天245人(本部236人)、北航396人、北理工379人。哈工大本部就业航天占央企国企比例为27%、北航24%、北理工48%。北理工就业国企人数最多比例最大,但北理工就业航天比例不高:23.5%(哈工大本部25.8%、北航 53%)。

我们再看看就业华为的人数比例:哈工大620人、北航119人、北理工89人。按比例哈工大33.2%、北航10.3%、北理工8.1%。

航天和华为人数:哈工大(三校区)865人(本部668人)、北航515人、北理工468人。分别占企业就业人数比例:哈工大(三校区)27.9% (哈工大本部30.7%)、北航27%、北理工17.9%。尽管是两大支柱企业,但从待遇上、分数上华为更热门,所以结论出来了:哈工大就业似乎更好一些。

深圳华为坂田基地

从支柱企业人数和比例看:哈工大最多、其次北航、最后是北理工。人数的多少能体现学校的贡献、比例的大小更体现质量,热门企业人数比例体现的是学生自身就业的好坏。

从就业地域上看,哈工大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就业就占了50%,其次是江苏、浙江等发达省市,还有少量回生源地就业。全国性就业。

北航、北理工就业更依赖北京,支柱就业航天多在北京,对北京本地生源优势更大。在北京的外地生源越来越有难度,尤其北京在2021年放松入户北京限制后,对就读北京的外地学子就业北京的优势降低了。

香港

看来,哈工大就业并没有因地域而吃亏啊。

有人说,人才谁去哈工大本部啊?哈工大留不住人才。

这个看法应该是错误的,看看哈工大人才培养能力吧:全职院士27人,21人是哈工大自己培养的,北航全职院士21人,自己培养的院士少于10人。北理工院士15人。哈工大有最高奖获得者。数量和水平上,哈工大也是最强的。

再看培养能力:从最近三年杰青硕士校友数量看,哈工大全国第二(13人)、北航2人、北理工1人。近十年(2010年~2019年)三大奖校友第一完成人哈工大73人、北航26人。

北理工

哈工大培养能力与优秀底蕴分不开的,是读哈工大而不是读地域。

哈工大人才从哪里来?其实上面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回到就业:2019年哈工大就业留本校88人、北航103人。2021年高校决算哈工大156亿、北航134亿、北理工117.5亿。为什么能留住人才?哈工大资金更多、平台强啊。这就决定了培养的优秀师资源源不断,有也更好保持了优秀文化得传承和“纯度”,这不是“近亲繁殖”。 而哈工大深圳校区则是更多吸收了来自各界的优秀教师。是“双管齐下”。

有人说,无论如何,哈工大会因地域每况愈下,而北航、北理工会更向前发展。但有人说,哈工大在东北只有一个、与俄罗斯高教交流最好的学校,而北京的高校太多了,取代谁都没问题,以前北邮、央财、北外、政大等都很不错,现在不是都又下来了吗?北航高校太多了,就会有起起伏伏。但哈工大却不能被取代。这不是说明了哈工大不利中的优势吗?

哈工大深圳校区

有人说,哈工大这么牛,号称工科第二,但第五次学科评估似乎没干过北航。但有人反对:哈工大第五次学科评估时正在建设深圳校区,当时时深圳校区教师人数不足300人,现在增加到700人左右了,还没算进去,深圳校区还正在爆发期呢。而且第五次学科评估不公布就意味着争议很大,拿争议很大的结果能说明问题?即使第五次学科评估在建深圳校区初期的评估评估,A类总数也是哈工大多呢。

有人说,哈工大升学率不如北航、北理工。但有人反对说,本校的本科生升学的多留在本校了,硕士生就业其实就是很大的一部分本科生就业啊,升学率与本科生就业质量相关的,是自我调节的。升学率高低不能说明问题,还得用就业质量来说明,这个就业质量,显性的就是硕士生就业质量啊。本科生毕业工作三年后和本校的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也是相似的。

威海夜景

总结一下以上观点:

哈工大就业全国性、热门企业就业更好一些。北航、北理工热门地域好一些,但依赖学校地域。升学率越高并不意味着就业质量好,还要看升学去向的研究生就业。就业主体看硕士,就业行业主体看企业是,企业主体看支柱企业。哈工大底蕴更强、体现在培养能力。哈工大本部本校学子留校多,保持了学风的纯粹。哈工大深圳吸收大量的外来人才、具有是国际化。哈工大是两个方面发力。哈工大地域虽不利,但东北只有一个哈工大,决定了哈工大不会被落下。

如果第五次评估放在现在,这三个学校会怎样变化?三个学校都在快速发展,哪个学校最有希望更上一层楼?请在留言区讨论

0 阅读:1

朴实铅笔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