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13日,一位山西大富商的卧房始终紧闭,整整一个上午都没传出任何声响。府中管家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便轻声敲了几下房门,却仍然没有等来主人的回应。
日上三竿,再嗜睡也没有睡到这个时辰的。无奈之下,府中众人只能在未得主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推开了房门,但接下来眼前看到的一幕,无疑让在场的所有人胃里一阵发呕。
大富商面目狰狞地横在床头,胸口渗着大滩血迹,人早已没了气息。在他的身上还盖着一幅白色的大布告,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汉奸下场”,署名“八路军特务队查玉升”。
一夜之间,祁县,以及祁县下属的东观镇、太谷的侯城镇、榆次的东阳镇,四个大地主同时在家中丢了性命,甚至有人死后还被扔到大街上当街示众。而这几个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日军任命的维持会会长,老百姓口中“最大、最坏、最有影响”的汉奸头子。
几处案发现场,都留下了一个叫查玉升的名字。大汉奸罪有应得,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争相传颂“查玉升”锄奸的英雄事迹,说他是一代豪侠,功夫了得,能飞檐走壁、日行百里,杀鬼子、锄汉奸如探囊取物。
当地的伪军、汉奸得知消息后,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一听到“查玉升”和“八路军特务队”几个字就心惊胆寒,生怕自己成了下一个倒霉的猎物。驻防山西的日军这时也乱了方寸,好不容易挑了几个有头有脸的人来当维持会长,一夜之间全见了阎王,这以后谁还敢替日军办事?谁还敢当汉奸?
日军满城张贴通缉令,悬赏查玉升。不过说来也讽刺,通缉令上就只有一个名字,其他像人物画像、形貌体态特征,相关介绍等信息一概没有。搞出这样一张“残缺”的通缉令,单凭一个名字抓人,这倒也不是日军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这个查玉升到底是谁?
一、要想当陈赓的团长,先立军令状一时间,日军焦头烂额,汉奸人人自危,这一场锄奸行动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打赢了一次小战役。而对这个结果最满意的,莫过于当时担任八路军386旅旅长的陈赓。
自1937年9月,陈赓率领386旅开赴山西前线抗日以来,如何对付日军安插在各地的汉奸就成了一个最棘手的难题。
八路军深入敌后作战,打得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日军也清楚一点。为了掌握八路军的动向,日军不惜用重金重利收买了一批地主乡绅,安排他们担任所谓的日伪“维持会长”,表面上的工作是负责管理地方,其实就是充当日军耳目,搜索八路军情报,向群众催粮款,抓人修路。
这些维持会长,大多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以前仗着有些实力就作威作福,投靠日军后更是鸡犬升天,更加变本加厉地压榨乡民。更有甚者,这些汉奸头子为了向日军邀功,出卖八路军情况,带路搜捕游击队来也是尽心尽力,身处抗日一线的陈赓,就吃过这些人的亏。
当时陈赓的旅部驻扎在一个偏远的村子里,隐蔽工作做得很好。日军因为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城镇、据点,所以一般搜不到这里。而且即便有日军巡逻队经过,八路军的侦察哨也能提前发现情况,通知部队及时转移。
但就是这样看起来万全的防卫措施,一开始就出了大问题。386旅旅部遭遇日军主力偷袭,差点被一锅端。
当时八路军各野战部队都是以团、营、连为独立的战斗集体单独活动,所以遭遇偷袭时,陈赓身边只有一个警卫排,要想用这点兵力挡住日军的进攻再突出重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情况危急之时,恰好129师独立团的一支小部队刚好就在附近,听到枪声后便立刻赶来支援。不过因为当时通讯手段有限,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包围圈里面被困的,正是他们大名鼎鼎的旅长陈赓。
独立团是129师的编外部队,没有正规番号,兵员大多以新兵为主,战斗力自然比不上那几个主力团。但这一支独立团的小部队,带队的营长却是军中赫赫有名的一员虎将—查玉升。
查玉升原来就是386旅772团的连长,后来因为战绩出众,被调到了独立团当营长。这次带队执行任务,刚好遇见日军偷袭,知道可能是老部队遇到了麻烦,便第一时间赶来支援。
两军在大半夜交锋,炮火照亮了半边天。查玉升看到日军攻势顽强,一时间又打不开缺口,一股蛮劲就上了头,端着一挺轻机枪就带着突击队冲了上去。
日军的阵线让查玉升这么不要命的一冲,阵脚大乱。陈赓也是敏锐看到战局的变化,率领旅部猛打日军薄弱点,在查玉升的接应下成功突出重围。
要说帮助陈赓脱险,独立团是立了首功的。不过劫后余生的陈赓,安定下来后想的不是怎么感谢兄弟部队,而是开始后悔,后悔当初怎么没把这个一身是胆的猛将查玉升留下了。
在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中,要数陈赓心眼最多,是个从不吃亏的主。很快,陈赓就拉着386旅的副旅长许世友登了独立团的门,目的只有一个,挖墙脚,把查玉升重新调回到772团去当副团长。
在129师,最能打仗的陈赓是有特权的,他点名要的人,刘伯承没有不同意的。不过陈赓也没有立刻把委任状交给查玉升,而是给了他两个任务:
第一:除掉几个最大的汉奸
在上次被日军偷袭一次过后,陈赓就意识到了一点,日军能够这么快侦察到386旅的动向,有计划、有预谋地组织偷袭,且能够顺利地绕过所有侦察哨,很明显就是有汉奸通风报信。这些汉奸不除,以后的仗就没法打。
第二:为部队过冬筹备军需
386旅驻扎在太行山区,山区的气温低,冬季长,必须筹备充裕的物资。眼看冬天临近,战士们御寒保暖的物资还没着落,陈赓便想到查玉升。陈赓的借口也很直接,要回386旅就不能空着手,至于物资怎么弄,我不管,也不问。
要说查玉升17岁从军,跟着四方面军走长征,从士兵到营长,凭着一股英雄豪气,手下汇集了不少身怀绝技的江湖好汉。在接到陈赓的两个任务后,查玉升也是当即立下军令状:先锄汉奸,再搞军需,回来再当这个副团长。
当然,陈赓也没有完全把担子扔给查玉升,而是帮助他迅速组建了一支特务队。陈赓早年也是特工出身,和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的“龙潭三杰”齐名。其中李克农擅长情报收集,钱壮飞、胡底负责潜伏,陈赓则是和顾顺章一手拉起了特科红队,专锄汉奸。
挑人、训练、制定行动准则,这些没人比陈赓更擅长。查玉升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特务队的第一任队长。
陈赓之子陈知建就曾回忆说:
“李云龙的原型:一是王近山、二是陈康、三是查玉升。”
查玉升和李云龙一样,作战勇猛,胆识过人,打起来仗不要命,发起脾气来谁都敢骂,还不爱听指挥。而最相像的,就是查玉升和李云龙一样,打仗不按常规,鬼点子特别多。
陈赓点名的那几个特务,各个都是有名的大汉奸。查玉升知道,要除掉这些汉奸头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打草惊蛇,惊动了一个,日军伪军就会加大兵力保护剩下的,再想下手就难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网打尽,一次行动集中就把这些汉奸全部消灭。
当然,真要这么做难度不小:
其一:日军任命的这些维持会长分散各县,相互距离最近的也隔着几十里地,要想短时间连续发起行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法实现。
其二:大汉奸们一般都有权有势,城镇周围会有日军岗哨,贴身也有随从和护卫,如果抓不好时机盲目下手,很有可能要吃大亏。
为了能够一击致命,查玉升首先派出几队侦察人员,乔装混入县城,摸清日军布防的具体情况,以及汉奸住所的详细布局,提前计划好潜入路线和撤退路线,保证特务队不走弯路。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行动,查玉升将特务队分成4队,分别前往4个不同的县城执行任务,约定时间同时动手,同进同退。
9月12日午夜,查玉升亲自率领4名队员潜入祁县维持会长的居所,将睡梦中的汉奸验明正身,当胸一刀。并留下事先写好的“汉奸下场”条幅和“八路军特务队队长查玉升”的名片。
查玉升留下自己和特务队的名字,像极了《水浒传》中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在墙上留下姓名的壮举。当然,查玉升留名倒不是真的在效仿武松,而是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担心日军对百姓不利
这次行动过后,恼羞成怒的日军很有可能会对老百姓进行报复,甚至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去搜捕无辜人员。留名查玉升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日军,除掉汉奸的就是八路军特务队,要报仇就来找我。
其二:威慑
一夜之间,几大汉奸接连殒命,现场都留有查玉升的名字,这无疑会扰乱日军的视线,搞不清到底有几个查玉升,到底谁才是查玉升。再加上老百姓一宣传,查玉升和八路军特务队的威慑力也会大大提高。
而事实也正如查玉升预想的那样,第二天上午,4个县的日军就同时接到了汉奸殒命的消息,现场除了查玉升的名片外,再没有任何线索。日军破不了案,又抓不到人,一时间乱了阵脚。
陈赓和查玉升见此情况,决定趁热打铁。之后几个月特务队接连几次出手,效果非常显著。其他友邻部队也纷纷效仿,对伪军、汉奸展开了一场大清扫行动,并且都默契地留下了“查玉升”的名字。
一时间人人都是“查玉升”,到处都是特务队,搞得日军和汉奸惶惶不可终日。
二、单刀赴会除了消灭几个大汉奸,查玉升也没有忘了陈赓交给他的第二个任务。
9月底,天气已经渐凉,筹集部队急需做军装的大量布匹迫在眉睫。不过当时日军对布匹和纺织把控得很严,要想尽快弄到大量的布匹,可能比除掉几个汉奸的难度更大。
不过查玉升的也有办法,老百姓织不出这么多布,商人们不敢卖,那就从日军的厂子里拿。
当时的祁县纺织厂虽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也是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之下,光厂区外围就驻扎了100多名日军,警卫很严。
查玉升专门给纺织厂厂长写了一封信,内容很简单直接:限期交出500匹布,支援抗战。署名还是查玉升。之后,由特务队的侦查员翻墙潜入厂区,将信和名片放在厂长办公桌上。
厂长回来看到信以及查玉升的名字,吓得脸色惨白。一边是在日军的眼皮底下,一边是查玉升的限期信,厂长自知是谁都惹不起,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日军告了病假,跑到家里躲了起来,大门都不敢出。
查玉升料到厂长会有这一手,离开工厂就远离了日军的监视,这反而给了特务队更好的机会。在得知厂长告假的消息后,查玉升就亲自带着两名队员上门,为厂长“看病”。
厂长见有陌生人上门,便没有好气,当即要把人往外赶。查玉升也不多说,径直走到屋内做下,后面的两个队员随即把大门一关。等查玉升报了名字,厂长的脸色一下又就变了。
那些替日军办事的汉奸,都怕查玉升,但其实也没人见过查玉升,见过的那都是丢了命的。现在查玉升就坐在面前,厂长怎么能不犯怵?
查玉升开门见山,表明来意:10天之内,500匹布不能少。厂长还想讨价还价,说什么厂里存货只有300匹,印染困难,交货困难,反正哪里都困难。
查玉升当然知道厂长在耍什么心思,也不管其他,而是直接了当的说到:
“10天期限不变,500匹不能少,你的布堆在仓库里,日本人迟早是要抢去的,现在全国抗战,你们办厂的,也应有所贡献。你有难处,我们知道,布你只要想办法运到故县,尽量不引起日军怀疑就行。钱,可以叫祁县商会在5天之内给你500匹布的现款。”
最后,查玉升还撂下一句话:
“国难当头,念你还能对抗战做点贡献,这个时候更要立功表现,别学了那些汉奸,没有好下场!”
厂长一听汉奸两字,连忙应了“生意”,什么困难也不再提了。
从1939年8月中旬到12月中旬,查玉升率领特务队连续出击,惩治了一批汉奸,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嚣张气焰,鼓舞了军民抗日热情。还搞到7万米布和12万元现金,解决了386旅两年多的穿衣和津贴用钱,圆满地完成了旅长陈赓赋予的特殊任务。
升任772团副团长后,查玉升也是越战越勇,参加百团大战,血战关家垴,甚至在一次攻坚战中打急眼了用炮在百米左右直射城门,连刘伯承都夸查玉升天生就是战将。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兵团作为战略预备队,准备渡黄河与陈粟、刘邓大军形成“品”字态势占据中原。已经升任22旅旅长的查玉升,原本是接到命令要率部队开赴东北,归东北野战军建制。
但查玉升舍不得老部队,陈赓也多了个心眼,让他率领22旅先“掩护”国军起义的38军和陈赓兵团三个旅东渡黄河,再考虑北上的任务。
等22旅一过黄河,查玉升就向上级发报:
“黄河已涨水,部队已东渡,无法返回。”
就这样,留在中原的查玉升成为了陈赓手下最得力的一员虎将。
1979年对越反击战,65岁的查玉升白发之年再度挂帅出征,以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的身份指挥部队入越参战。值得一提的是,对越反击战除了后来东西两路进攻线路外,原本计划还有一路:由查玉升率领50军、54军,由普洱、西双版纳一线进入老挝,过境直接穿插至越北腹地,将整个越军拦腰斩断。
出奇兵,打巧仗,这样大胆的作战计划,要执行起来非查玉升莫属。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基于不能把仗打太大的总原则,这个计划在反复讨论后最终还是取消了。
1998年10月23日夜里,已经离休在家的查玉升照例起来看天气,并对妻子说:
“明天天晴,我要多睡一会,不要叫我”。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睡就是永别。一代名将悄然陨落,留给我们晚辈无限地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