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今年六十五岁了,别人家门前总是大大小小欢聚三五成群,他家门前却静悄悄的。
邻居们对他的行踪很是好奇:为什么他从来不参加社区活动?
也不见他与谁有来往,就每天出门散步,偶尔买菜回家,再也见不到他出去交际。
有人说他为人高冷,也有人说他怕烦。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位老人选择远离朋友与聚会呢?
自卑与压力:老年人退缩的常见原因六十岁了,李大爷觉得自己混得很差,常常对过去的一些决策感到后悔。
每次碰到老友们聚会,他就想着他们会如何夸耀自己的儿孙多么优秀,事业多么成功。
而自己,退休金少得可怜,儿女工作也平平,只怕是要坐冷板凳了。
长此以往,李大爷索性不再参加这些聚会,免得心里受挫。
王大妈也有张类似的自卑牌,她常常叹气,如果不是当初自己身体不争气,现在能够多一份养老金,就不会觉得在老朋友们面前抬不起头了。
“人比人,气死人”,她深知这个道理,索性不去比。
其实,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不愿公开自己的处境,不愿听那些“幸福”的人讲述他们的得意生活。
自己孤独点,反而自在些,不用去参与那些表面充满欢笑,内心充满攀比的聚会,岂不更好?
追求简单生活的老人为何远离朋友李大爷除了自卑,更是喜欢简单,相较于热热闹闹的聚会,他更愿意享受一个人的宁静生活。
他知道,一旦参与社交圈,那些“礼尚往来”的事就免不了来找他。
今天张大婶的孙子过生日,明天王叔叔为了他们家的喜事,少不了要来找李大爷凑份子。
而李大爷的老伴,赵大妈更是个喜欢独处的人,每当家里有“高朋满座”的时候,她总是心情不佳,很是不自在。
所以,李大爷权衡之下,慢慢减少了社交活动。
两口子平时看看电视,出去溜达,生活少了是非和烦心事儿,反而像回到了他们刚结婚时那样单纯,虽然没有朋友,但是很温馨。
生计压力迫使老人拒绝聚会还有一种原因,李大爷也是深有同感,那就是工作忙碌。
尽管已经过去了花甲之年,可是生活压力却迫使李大爷不得不继续为生计奔波。
退休金少,老伴身体不好,药费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儿女自己都过得不富裕,逢年过节能回来看看老人已经算不错,带些什么礼物更是鞭长莫及。
李大爷常常早出晚归,不是帮人看看门,就是街头巷尾摆摊卖点小东西补贴家用。
聚会,谁不想去?
可是一对时间一对费用,总是突突心疼不已。
细水长流,知道吗?
家庭的运营可是经济学上最朴素的原理,不可让一句情谊轻易打发了必要的开支。
结尾李大爷说,不是他不愿意交朋友、更不是不喜欢热闹,只是他已经过了那个为了讨人欢心、四处奔波的年纪。
年岁大了,更希望过简单点,生活轻松点。
不求多么绚烂的老年生活,只愿在晚年保持一份平淡与自己的热爱。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每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它的趣味越抽象,它便越自由;另一方面是自发的群体的生活,个人在群体里不可避免地要遵守那为他预先规定的法则。
”或许,李大爷选择的是前者的自由。
而对读者而言,选择群居或独处,都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能找到自我那个最舒适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生活。
无论是哪种选择,生活在你我的心中,不需要过度解释或是迎合他人的眼光,尊重自己的选择,才能在六十岁之后也安享一份真正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