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票房最惨电影《吉庆街火》就这样静悄悄地上映了,导演却说选在春节档上映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果,要是在别的档期可能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这件事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电影市场的春节档期真是热闹得不得了,《哪吒2》这几天天天都在刷新票房记录,这种喜庆的气氛让所有人都觉得春节档的电影市场太火爆了。
《哪吒2》在大年初一就拿下了6.2亿的票房成绩,这个数字让很多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因为这个数字比去年春节档的所有电影加起来都要高。
票房最高纪录被打破的新闻传出来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在网上说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是谁也没想到在这么热闹的春节档里还藏着一部特别惨的电影。
这个电影就是《吉庆街火》,它的票房只有一万多块钱,这个数字让人感觉特别不真实,因为现在随便一个网红发个视频都能赚这么多钱。
《吉庆街火》的排片率只有0.3%,这个数字跟《哪吒2》的35%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但是导演齐追航好像一点都不着急。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吉庆街火》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像春节档的电影,因为春节档的电影都是那种特别喜庆特别热闹的,而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文艺片的感觉。
电影院的排片时间都在凌晨或者早上,这种时间段基本上没什么人会去看电影,因为大家都在家团圆或者睡觉。
我感觉导演齐追航真的特别倔强,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去写这个剧本,就是为了把吉庆街的故事拍出来给大家看。
剧本写了那么久,导演还是坚持自己写,没有找专业的编剧团队来帮忙,这种执着的态度让人觉得特别佩服。
拍摄的过程也不是很顺利,前期准备工作就花了很长时间,因为要把吉庆街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呈现出来。
审核过程更是让人头疼,湖北电影局退回去三次,国家电影局又改了两次,光是审核就花了两年时间。
导演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资金支持,所以连最基本的宣传都没有做,连个海报都没有。
我在豆瓣上搜这部电影的时候,连一张剧照都找不到,这让我感觉特别不可思议,因为现在随便一部电影都会有很多宣传资料。
整个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可能就是找演员了,因为没有什么知名演员愿意来演这种小众题材的电影。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去找在吉庆街当艺人的父亲,通过他们父女俩的故事来展现吉庆街艺人的生活。
吉庆街的艺人文化其实挺有意思的,但是这种题材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陌生。
春节档的时候大家都想看那种轻松愉快的电影,谁也不想看这种需要思考的文艺片。
没有明星的加持让这部电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特别劣势的位置,因为现在的观众都比较喜欢看明星。
宣传预算不足导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部电影,这种情况在现在的电影市场上是很难生存的。
电影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像《吉庆街火》这种小众电影根本就没有机会获得好的排片。
导演选择在春节档上映这部电影的时候,肯定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这个时间。
我觉得导演可能是想告诉大家,就算是在最热闹的时候,也要有人去记录那些普通人的生活。
这种坚持让人感觉特别温暖,因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人愿意花二十年时间去记录一条街的故事。
齐追航导演在网上说武汉已经能买到电影票了的时候,语气特别轻松,好像对票房一点都不在意。
他说希望各地的电影院能给《吉庆街火》一些排片,这种说法让人感觉特别心酸。
对于导演来说,能把这部电影拍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票房的好坏可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觉得导演选择在春节档上映这部电影,可能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还有这样一群艺人在坚持着。
吉庆街的故事虽然小众,但是它记录的是一群真实存在的人的生活,这种记录是很有价值的。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很多在城市里慢慢消失的东西,比如那些老街道老手艺,都在慢慢地被遗忘。
导演用二十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就是想让这些即将消失的东西能够留下一些痕迹。
这种执着的精神让人特别感动,因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有人愿意花这么长时间去做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
《吉庆街火》记录的不仅仅是一条街的故事,它其实是在记录一个城市正在消失的记忆。
那些在街头表演的艺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再过几年就看不到了。
导演可能是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这些快要消失的市井文化。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慢慢消失,但是通过电影至少能够把它们保留下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票房很低,但是它的价值并不能用票房来衡量。
对于那些生活在吉庆街的人来说,这部电影记录的是他们真实的生活,这种记录本身就很有意义。
可能再过几年,等吉庆街变了样子的时候,这部电影就成了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
导演用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在为这座城市保存一份记忆。
春节档最惨的电影《吉庆街火》虽然创造了超低的票房纪录,但它背后却藏着一个关于固执梦想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想说说导演齐追航这个人,因为他用二十年时间就为了拍一条街的故事。
武汉吉庆街的艺人们每天在街头卖艺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会有人来拍他们,但是齐追航就这样默默地在街上蹲点观察了很长时间,然后一个人慢慢写完了这个剧本,最后才找到了投资人愿意支持他拍这部电影。
他拍这部电影完全没有按照商业片的套路来,而是用了很多普通人来演戏,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表现出吉庆街的生活气息,所以整个拍摄过程走得特别慢,光是选角就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整个剧组就像是一个小作坊一样在街上拍摄,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有时候天气不好要重拍,有时候路人不配合要等待,但是大家都很有耐心地在坚持,因为他们知道导演在等一个最好的拍摄时机。
吉庆街上的艺人都是些市井小人物,他们每天在街头表演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但是导演却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坚韧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让他觉得非常感动,所以他决定要把这种感动用电影的方式记录下来。
电影里的父女关系其实是导演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线索,因为在吉庆街上确实有很多艺人子女并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要在街头卖艺,这种代际矛盾在当下的社会显得特别真实。
导演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录街头艺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他们怎么准备道具、怎么找位置表演、怎么跟路人互动,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在他的镜头下都变得很有意思,因为这些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这部电影在审核的时候经历了很多波折,主要是因为题材太过生活化,审核部门担心这样的故事会不会太过灰暗,但是导演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最后虽然做了一些修改,但是保留了最重要的故事内核。
市场对这样的小众电影其实是很残酷的,因为没有大量资金投入宣传,也没有明星加持,更没有爆炸性的情节设计,所以注定不会有太多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但是导演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
导演选择在春节档上映这部电影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他知道在其他档期可能连排片的机会都没有,而春节档虽然竞争激烈,但至少能让这部电影有一个正式与观众见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