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种西兰花,排水防涝要做好,渍害远离产量保。

青墨书香 2025-02-17 21:02:29

梅雨季种西兰花,排水防涝要做好,渍害远离产量保

每年的梅雨季,就像大自然按下了特殊的气候按钮,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都进入了独特的节奏。对于广大菜农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而西兰花的种植又是菜农们颇为重视的一项生产活动。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在梅雨季种西兰花,排水防涝是多么关键的环节。

首先,咱们来聊聊西兰花的基本情况。西兰花,又被称为绿菜花,营养价值极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在正常生长环境下,每100克西兰花可含维生素C约56毫克,其粗蛋白含量也能达到4.1克左右。这么好的作物,种植起来自然备受关注。

梅雨季的特点,大家也大概都清楚。这个时期的降水量通常非常大,而且降雨天数频繁。据气象统计,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可达200毫米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能达到500毫米以上。同时,空气湿度能达到80% - 90%。这种高湿度、大量降水的环境,对西兰花来说本就存在诸多威胁。

咱们先从土壤湿度说起。西兰花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非常惧怕积水。正常土壤湿度保持在40% - 60%之间时,西兰花的根系能正常呼吸,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都比较强。然而一旦积水,土壤湿度可能迅速上升到80%以上,这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从根系的生理角度来看,西兰花的根系在高湿度无氧环境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有害物质。这就好比人长时间憋气一样,是有毒害作用的。这种有害物质会影响根系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得根系吸收能力和转运养分的能力大大降低。对比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的西兰花,积水下生长的西兰花地上部分生长停滞,叶片发黄、发软,出现萎蔫现象。

那么,梅雨季种西兰花时,如何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呢?

在田块的选址上就要有前瞻性。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块。理想的排水坡度应该保持在1% - 2%左右。这样的坡度能够让雨水迅速排走。如果坡度小于1%,雨水在田间的汇集速度就会很慢;而坡度过大,又可能影响土壤肥力分布的均匀性。

在开沟沟渠方面得下功夫。一方面,要挖好主沟,主沟深度要达到60 - 80厘米,宽度要在50 - 60厘米。这样的大尺寸沟渠,才能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雨水。另一方面就是把田间畦沟挖通。畦沟深度一般为30 - 40厘米,每2 - 3米就要开一条沟。沟沟相连,能够让雨水顺畅地流向主沟,排出田间。

除了外在的沟渠建设,在种植的时候也得注意一些细节。在播种或者定植的时候,苗床不能太深。如果苗床埋得太深,西兰花幼苗根系生长在过于潮湿的土壤中,后期移栽到大田也容易因积水而发病。合适的深度大概在3 - 5厘米。而且苗间距不能过密,过密的话,植株之间采光通风不好,一旦遭遇梅雨季,湿度一大,就容易滋生病菌。

在梅雨季的日常管理上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经常查看田间积水情况。如果发现积水,要及时用工具疏通沟渠。而且,要合理密植西兰花。一般来说,早熟品种每亩种植1.5 - 2万株为宜,中晚熟品种每亩种植1 - 1.5万株较为合适。合理的密度可以让西兰花在梅雨季有足够的空间伸展,避免因为空间狭小导致通风排水不畅。

再从品种选择的角度看,有些西兰花品种本身的耐涝性就比较强。比如一些经过特殊培育的品种,在同等积水环境下,相较于普通品种,产量损失可降低30% - 50%。所以,菜农们在选择西兰花品种时,可以优先考虑那些有耐涝特性的品种。

梅雨季种植西兰花,排水防涝就像是一道坚固的防线。如果我们能在这条防线上下足功夫,做好每一个细节,那么即使在这样的恶劣气候下,我们也能让西兰花茁壮成长,确保产量,也为我们带来健康营养的美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