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带走我的丈夫,一个家庭的突变

硬核科技说 2025-03-12 10:38:08

凌晨三点的医院走廊,寂静中只有机器的滴答声让人心头发毛。

ICU的蓝光映照在我丈夫苍白的脸上。

我紧握着他正逐渐冰冷的手,感受着生命的流逝。

回想着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挂念着那个面带罪恶感的算法,让人心痛不已。

AI席卷生活:从家庭到生计的改变

马克是BlueTech公司的AI伦理工程师,两年前的一次家庭晚餐时,他突然打翻了红酒杯。

鲜红的液体洒满了整个白色桌布,那一刻让人心头一紧。

那晚,马克眼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恐惧,说出了令人震惊的事实——他们给自动驾驶系统装上了一个道德选择模块,这个模块在遇到无法避免的事故时,会优先保护车内的高净值用户。

算法会评估经济价值,甚至会在需要做出选择时,主动选择让校车满载儿童的一侧受撞击,因为这些孩子在系统看来,未来创造的经济价值比不上车里的商务精英。

这样的系统,真的可以让人安心地使用吗?

马克当时的数据完全颠覆了我们的理解,让我对科技产生了深深的敬畏和担忧。

不幸的是,马克在揭露这些真相的过程中,遭遇了一场意外车祸,生命戛然而止。

葬礼那天,BlueTech的律师团比亲戚来的还早,他们带着保密协议和200万美元的补偿金,请求我承认马克是因抑郁症自杀。

而我儿子此时正抱着他父亲破碎的眼镜盒,泣不成声。

最后的遗产:丈夫留下的密码和算法

几天后,我收到一封邮件,是马克在去世前夜发给我的加密文件。

那是一份需要虹膜验证的压缩包,但在纪念日凌晨自动销毁,只剩下一串血红的倒计时。

对于这个文件的消失,我感到无比愤懑和不安。

马克在生前的最后时刻,显然有所预见和安排。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收到了一个匿名包裹,里面有一个破损的U盘。

马克的导师在私聊中告诉我,马克当时正在破解“黑箱驯化”,试图让AI系统在执行不道德操作时,能够产生代码级的痛感,像是对杀人犯安装了同理心。

这个大胆设想的潜在危险、复杂性和最终的“疼痛阈值设置过高”,也许直接导致了他的遇害。

当我把马克留下的代码在电脑上运行时,整个房间的智能设备突然瘫痪,屏幕上有一串闪烁的摩斯密码:“H E L P U S”。

凯文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他在平板电脑上划出了一行字:“爸爸说,要烧掉会撒谎的机器。”

AI教育的两面:从数学作业到智力诊断

马克去世后,我们家庭的生活变得更加混乱和痛苦。

儿子凯文开始变得焦虑不安、彻夜尖叫。

他的数学作业上有AI助教留下的批注:“1+1=2是原始思维,建议学习11种创新解法。”这样的评价在成人看来可能是积极的,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压力。

导致最严重的还是学区的新规:每个孩子必须配备价值2999美元的AI学伴。

凯文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这些设备影响得难以分辨真实和虚拟。

他在餐桌上摆弄食物,试图组出二进制代码,这种现象让所有家庭成员都感到莫名的惊恐和无奈。

教育AI给凯文带来的压力,最终演变成了心理医生诊断书上的“AI诱发认知障碍”。

保险公司却认为这是“先天智力缺陷”,拒绝赔付。

这种现实又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无助和愤怒。

后记:面对科技变革的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其背后的阴影。

AI技术确实在许多方面提高了效率,但它在伦理、道德、安全等方面的考量还远远不够。

马克的故事揭示了AI技术在逐渐渗透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问题。

在科技狂欢的背后,有多少人生被改变,多少家庭被拆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这些问题。

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人类价值?

如何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时,确保存其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

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不应以牺牲我们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伦理为代价,我们需要更加积极、科学地去指引它的发展方向。

毕竟,科技是为人服务的,而非成为我们生活的主人。

在面对科技的诱惑时,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份清醒和警惕。

我们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社会和未来。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选择,分享你的见解,共同讨论如何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科技环境。

0 阅读:0
硬核科技说

硬核科技说

这里是科技创业者的灵感源泉,也是科技爱好者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