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对美加征关税后,美方随即打响报复行动,暂停接受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入境包裹。而从鲁比奥的表态来看,特朗普似乎还有大招没放。那么,特朗普近期以来的一系列操作说明了什么?他的关税战略又到底会演变成什么局面?
2月4日,中方宣布对80项原产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0%或15%的额外关税,作为美方率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的反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声明中强调,“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仅无益于解决自身问题,也对中美正常经贸合作造成破坏。”
从中方发布的征税商品清单来看,这次被列入“制裁”范围的主要是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等美国优势出口产品,种类并不算多,但的确打到了美方的痛点。加上中方一天内还颁布了另外四项制裁措施:将两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钨、碲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正式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并对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
通过上述一系列反制措施,可以看出中方已经做好了和美方抗争到底的准备,如果美方执意发起全面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然而,就在中方对美加税后,美方就展开了报复。当地时间4日,美国邮政发布了一则通知,宣布从即日起暂停接受来自中国邮政和(中国)香港邮政的入境包裹。
在美国媒体看来,美国邮政此举很可能与特朗普宣布取消“最低限度”免税门槛的决定有关。因为中国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受益于“最低限度豁免”,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包裹完全可能通过“小额豁免”进入美国,而这对美国企业并不公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拒收中国邮政发往美国的包裹,很可能是美方对中方采取的又一轮“报复”行动。必将此举将导致从中国邮寄到美国的物品严重延误,并推高运输成本。今后,美国消费者或许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或者金钱成本,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
事实上,有迹象表明,除了对中国电商平台动手,特朗普政府还酝酿了更多遏华“大招”。正如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所说,除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方还可能对中国采取额外措施,以保障美国企业的利益。
不仅如此,原定于最近几天同中方领导人通话,就关税问题展开协商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一改之前的口风,称自己不着急与中方通话。白宫发言人也表示,中美领导人通话仍需安排日程。
考虑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税的比例,远低于特朗普竞选阶段所宣称的60%,外界普遍认为,新一轮贸易战还处在初期阶段,进一步加征关税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加上中方目前采取的反制行动相对克制,并没有与美方“撕破脸”的打算,美方的确有可能“得寸进尺”,通过进一步施压的方式试探中方底线所在。
不过,无论美方亮出怎样的“大招”,中方都已经做好了应战准备。中方希望美方明白,升级关税战只会加剧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紧张,对双边合作有害无益。如果美方执意将加税当作外交筹码,迫使中方对美让步,中方也将用实际行动做出回击,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