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媛”来了,照照这些会变化的“白骨精”

记忆中的老银杏 2021-09-29 16:56:41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总是能看到有人说“佛媛”,简单浏览了一下,还真有这么群人,连定义都有了:

“佛媛”是指热衷抄经、品茶、拜佛,把寺庙、素食餐馆、茶室等当成打卡圣地,装扮素雅走国风复古路线,在社交平台经营人设的人,有个全称叫“佛系名媛”。

像我这样大叔级别的男人,对网络流行语向来不甚敏感、不知其意,有时候看到一些新的网络用语,请教了办公室的年轻人,才知道此语早已过时,属于网络“旧语”了。

但我并不眼花,一眼就看出了这个“佛媛”虽是新词却是“旧人”,换了个马甲而已。

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上海名媛”曾经引爆过网络,不仅毁掉了“名媛”这个词语,还搞得各界名流、各种G二代、F二代等“名媛”主要消费群体,一时也差点被扒下底裤。

这一年过去,本以为所谓“名媛”销声匿迹了,没想到人家并未走远,只是我等无消费需求、也无消费能力之人无缘看到而已。

细思一下,“佛媛”较之“上海名媛”好像又不只是换了马甲这么简单,恐怕是个升级版。

“上海名媛”们拼高档酒店、拼高档包、拼高档车等等,无非是想把自己的生活场景设计得逼格高一点,以期引起二代们的注意,也好跻身“上流社会”,以后能够真消费而不是“拼”消费。

拼命想上位的“上海名媛”们不过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嗨,伤害性其实不大,因为她们都眼高于顶,一般人入不了人家的法眼。“上海名媛”的自伤风险却一直存在,一旦被有消费能力的“名流”们识破,一番“将计就计”,有可能“货”出不了手,还损失了“卖相”。

“佛媛”们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进行了一番变换。舞台换了,换成了寺庙、道观、茶舍等清静、优雅之地;服装也换了,换成了披风、旗袍、道服等脱俗之装;道具也换了,换成了经书、毛笔、香茶等文化之物。

当然,变化的只是外在,没变化的需要你去辨别。

容貌没有变,韩国生产的网红脸,掻首弄姿的作态、凹凸有致的身材,这些不会变,不仅不会变还会刻意去展现,因为这是最大的本钱。

方法没有变,都是先经营人设、赚取流量,把自己打造成网络小红人,等你入了局、着了谜,感觉遇到了小知己,才会挖坑等着你。

目的没有变,如此煞费苦心,动脑子,甚至动刀子,可不仅仅是为了割自己的肉,更多是为了割别人的肉,你盯着她的脸蛋子,她盯着你的钱袋子。

比起上一届“上海名媛”来,这一届的“佛媛”伪装得更好、隐蔽性更强、目标范围更广,我估计中招的人也可能会更多。

除非你有“照妖镜”或者练成了“火眼金睛”,否则还是别去招惹那些所谓的漂亮“网红”,因为你遇到的大概率是个“白骨精”。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