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接入DeepSeek,AI汽车战争爆发,谁站上风口,谁会下牌桌?

高工智能汽车 2025-02-12 16:36:01

日前,多家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在吉利汽车、岚图汽车率先宣布后,东风汽车、零跑汽车、奇瑞、上汽集团、长城几家车企也紧随其后。

其中东风汽车宣布旗下自主品牌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接入工作,并将于近期陆续搭载应用于包括东风岚图、东风猛士、东风奕派、东风风神、东风纳米在内的东风自主品牌车型。其中岚图品牌方面,岚图知音将成为汽车行业首个融合DeepSeek的量产车型,全新岚图梦想家也将同步搭载。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2月8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DeepSeek的demo在长城汽车上已经跑通,Coffee Agent已完成融合适配。”上汽集团方面,除了智己品牌,旗下宝骏汽车灵语智舱与DeepSeek大模型已完成深度融合。

目前来看,上述各大车企对DeepSeek模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座舱系统的人车交互层面,后续或将扩展到其他应用层面。例如基于DeepSeek模型的多模态融合感知能力、图像生成以及推理能力,系统可以理解复杂复杂的场景描述和人类指令,在高阶智驾场景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实际上从2024年开始,AI与汽车产业已经开始深度融合。2025年开年,DeepSeek便在汽车行业引发一轮新风暴,都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AI汽车的新赛道。

行业观点认为DeepSeek具备更低的算力成本和训练成本等,将有望推动AI技术的平权化,无疑会对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冲击。例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日前在开工信中表示,未来十年,AI会驱动汽车产生巨大变革,也会驱动全球范围内硬件软件产生巨变。

可以观察到,包括车企、芯片巨头、系统供应商等头部企业均纷纷面向AI汽车加快部署。公开资料统计来看,包括蔚小理,长城、吉利、比亚迪、宝马、大众等数十家中外车企均在加速推动AI上车。

首先被AI引爆的当属智能座舱。从各家车企的部署来看,基于AI大语言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模型,来升级车载语音助手,打造用户出行助理等,在人机交互模态、场景应用方面的创新,提供更高效和自然的交互体验,并打造差异化、丰富的场景化体验,已经成为了新一代AI座舱的主要方向。

接下来,智能座舱将围绕场景进行深挖,在导航等用户高频使用的功能上,丰富功能+场景;例如在社交、购物、游戏、教育、工作等多元化场景上,进一步提高其功能的易用性、实用性、使用流畅度和体验感。

头部Tier 1也在加快推出面向AI汽车的新一代方案。

在2025年CES上,德赛西威与高通共同推出了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G10PH。作为全新一代AI智能座舱平台,G10PH凭借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所采用的顶尖的高通Oryon™ CPU、加速AI性能的高通Hexagon™ NPU和行业领先的高通Adreno™ GPU,这一前沿系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实现智能、直观和个性化驾乘体验的工具。

德赛西威构建了G10PH的底层链路设计,并结合自研板端大模型与云端应用,满足用户在车端设备、跨端设备、云端的丰富场景中管理和操作需求。此外,G10PH平台支持实时决策、自适应响应和主动协助,打造了一个能服务于用户出行、工作、生活的专属座舱智能管家。

在当前AI定义汽车的关键拐点下,德赛西威率先推出AI智能座舱平台G10PH,无疑进一步引领了智能座舱的迭代进程。

而在智驾方面,端到端大模型是现阶段被多数行业共同看好的高阶智驾的下阶段主流技术方向。目前一大批车企、智驾系统与算法供应商均在在积极备战端到端智驾方案。

如果说2024年端到端方案主要是两段式/一段式的技术优势等等之争,预计2025年端到端高阶智驾方案的竞争核心在于规模落地量产。

今年1月地平线驾科技畅想日上,Horizon SuperDrive™(简称HSD)接受了来自“百人团”的实地体验挑战。

该系统搭载了地平线自研的征程6P(560TOPS)硬件,采用了端到端+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VLA架构。这种创新设计融合了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对物理世界精准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常识理解优势」,在场景能力与体验方面均实现了大幅突破。

HSD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不仅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交通场景,还首发三大智驾黑科技,包括国内首个融合倒车能力的城市NOA、国内首个支持漫游模式(城区+园区)的城区NOA,以及国内首个自主规避拥堵的城区NOA,真正打造出了拟人高效、“10分上手”的智能驾驶新体验。

得益于端到端世界模型和数据驱动的交互博弈架构的领先性和飞速成长,HSD已经摆脱高精地图的依赖,通过综合信息理解,实现像人一样灵活应对实际路况变化,并有效应对多元化交通规则和风险场景的预判,实现“全国都能开”。目前,HSD完成全国泛化,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从2024年以来的行业趋势来看,智能汽车的AI应用已经不在局限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域,已经快速向和智能底盘、甚至动力域扩展。

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的汽车竞争,将是基于AI的整车智能竞争。届时,汽车竞争的核心将是整车全域智能化,整合了智驾、智舱、车控、智能底盘、甚至动力系统,实现跨域/车云一体的数据共享、跨域协同与控制,从而带来具备代际差的用户体验优势。

车企方面也在快速布局,例如吉利在2025年CES展上就发布了“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基于AIOS 整车智能操作系统,AI大模型应用以及覆盖到了座舱、智驾、底盘以及动力系统。据透露,吉利今年将推动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 数字底盘、高阶智能驾驶等最新的 AI 技术逐步上车。何小鹏也公开表示,从“汽车+AI”到“AI定义汽车”,AI将深度渗透至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

值得关注的是,AI汽车对整车软硬件架构均提出了新需求,其中系统功能分工将会重构,功能模块逐渐Agent化,这也带来了软件架构和软件开发范式的变革。此外,硬件架构方面除了对计算性能需求增加,对存储、同行能力等需求也同步提升。

这其中,AI芯片将在AI汽车进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作用,芯片也逐渐向高安全、高算力、高带宽、低延迟的方向演进,并需要满足跨域融合的需求。

在爱芯元智看来,AI技术在整车各域的分散化,无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为了更好的支持AI技术在整车不同功能域的快速落地。爱芯元智自研推出了M55、M57、M76等一系列车载SoC。其中,M55和M57可在一体机智驾方案、CMS方案、增程式动力系统、被动安全系统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提供高效的AI计算能力;M76则可在中阶7V域控智驾方案、座舱大模型协处理器等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先进的AI运算能力;M77算力相比M76更加充沛,可支持端到端算法,适合应用在城市NOA的SoC。此外,其下一代高性能芯片M9将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可实现L3+级别高阶自动驾驶方案,并可支持生成式AI应用方案。

这也意味着,除了在智驾和智舱域有深入应用外,爱芯元智的车载AI芯片已经扩展到智能汽车的动力域、底盘域,为更多的整车AI需求提供计算支持,全力支持AI汽车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爱芯元智自研全新爱芯通元®(Neutron™)车用NPU架构已经迭代多个版本,可全面支持端到端模型以及端侧车载专用多模态大模型。此外爱芯元智还自研了可以高效易用的软件工具链,助力端侧部署的高效落地。

爱芯元智专注于边端侧的智能芯片平台,伴随着大模型应用将逐渐从云端服务迁移到端侧设备,其高效AI推理芯片的应用也迎来了更广阔市场。最新消息显示,爱芯元智旗下作为端侧AI能效比优异的 AX650N、AX630C 芯片平台早已在春节前完成 DeepSeek R1 蒸馏版本 1.5B、7B、8B 的适配,并在春节期间,海外开发者已基于 AX630C 平台顺利复现,DeepSeek 端侧部署顺利出海。

英伟达新一代DRIVE AGX Thor,NVIDIA DRIVE AGX Thor 作为一款基于 NVIDIA Blackwell 架构的集中式计算系统,不仅拥有强大的AI算力,并在一个集中式的安全可靠平台上,实现车载生成式 AI 应用,包括自动驾驶和泊车、驾乘监控,还有丰富的座舱功能。

可以说,在AI汽车时代,谁跟不上AI应用的风口,谁就会“下牌桌”。并且在整车AI时代,竞争格局和产业生态或将重构。未来几年,真正意义上的整车智能「数字底座」的竞争正在拉开序幕,而多域部署、全栈布局的整车级「超级供应商」的竞争新形态也将成为主流。

0 阅读:0
高工智能汽车

高工智能汽车

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