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天,很多养多肉的朋友都会特别头疼。我有个朋友,她住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市,那里夏天的气温常常能达到三十多度,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她在家里阳台养了好几盆多肉,之前夏天的时候,那些多肉的状态就变得特别差。有些多肉叶子开始发黄,有的甚至化水了,原本饱满圆润的多肉变得皱巴巴的,就像被抽干了水分一样。她看着那些可怜的多肉,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其实不只是她,在网上也有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大家都在寻找多肉度夏的好办法。
多肉植物有很多品种,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说景天科的胧月,它的叶子厚实,呈淡紫色,在正常环境下非常好看。还有姬胧月,和胧月有点相似,但姬胧月的叶子颜色更鲜艳一些。这两种多肉相对来说比较耐热,但在炎热的夏天也需要适当的照顾。另外,像十二卷属的玉露,它的叶子晶莹剔透,像玉石一样,这种多肉就不太能适应高温强光的环境。还有寿,它的叶片顶端有透明的窗,非常奇特,寿在夏天也特别容易出问题。再比如佛珠,它的叶子像一串串珠子垂下来,很适合垂吊种植,但是佛珠在夏天如果养护不当,也会徒长或者化水。
对于多肉度夏,遮阳网的使用是很关键的一点。不同地区的光照强度和时间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遮阳网使用的黄金时段也有所不同。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比如在北京,夏天的时候中午那几个小时的阳光特别强烈。如果是在居家阳台养多肉,从早上九十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钟,这个时候就需要拉上遮阳网。而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像海南,那里的气温更高,光照更强烈。可能从早上八九点钟一直到下午五六点钟都需要遮阳网的遮挡。而且不同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遮阳的需求。如果在山区,周围有山遮挡一部分阳光,那遮阳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但如果是在空旷的平原地区,没有遮挡,就需要更长时间的遮阳。
说到多肉度夏,就不得不提到徒长和化水这两个大问题。徒长就是多肉的茎变长,叶子变得稀疏,原本紧凑的多肉变得松松垮垮的,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化水就更严重了,多肉的叶子会变得透明,像水泡一样,最后慢慢腐烂。我另一个朋友在办公室养了几盆多肉,因为夏天办公室空调温度比较低,而且有时候阳光会透过窗户直射进来。他没有给多肉做好防护,结果有几盆多肉就出现了徒长的现象。而他的同事在咖啡厅养的多肉,因为咖啡厅有遮光窗帘,多肉的状态就比较好。
不同品种的多肉在度夏的时候表现也不一样。像胧月和姬胧月在夏天如果养护得好,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像玉露这种,就需要更加精心的照料。玉露在夏天不能暴晒,也不能让它处于过于干燥的环境中。如果是在阳台上养玉露,最好给它放在一个相对阴凉一点的地方,而且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寿在夏天也要避免高温直射,最好是放在有散射光的地方。佛珠在夏天如果浇水多了,很容易化水,所以浇水要特别谨慎。
在多肉度夏的过程中,浇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夏天多肉的生长速度会变慢,对水分的需求也会减少。如果是3天的时间,对于大多数多肉来说,土壤还没有完全干透,这个时候不需要浇水。7天左右的时候,可以根据多肉的状态和土壤的干湿程度来决定是否浇水。如果土壤已经完全干透,而且多肉的叶子有点发软,这个时候可以少量浇水。15天的时候,如果天气还是特别炎热,多肉可能还处于半休眠状态,还是要控制浇水。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能度过炎热的时段,多肉的状态可能会慢慢恢复。
对于多肉度夏,还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说通风,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让多肉保持健康。在居家环境中,如果房间比较封闭,可以适当开窗通风。在办公室里,如果空间比较小,可以使用小风扇来增加空气流通。还有土壤的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更适合多肉生长。可以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多肉植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视觉享受,它们小小的、萌萌的样子让人看了就喜欢。但是在夏天,要让它们安全度过,确实需要我们花费一些心思。不同品种的多肉有不同的养护方法,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也会影响多肉的生长。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养护策略。
那么我想问大家,你们在养多肉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解决的问题呢?是关于度夏的,还是其他季节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