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这件事的人,更容易拥有“好运气”

勉强不得 2024-02-02 22:57:44

在生活中,有的人似乎看起来总是运气很好,看起来生活顺遂美满。

而有的人却总是遇到很多磕磕绊绊,好像连老天爷都要来捉弄一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有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倒霉,有时候未必是真的处在水逆时期,而是因为会习惯性去拒绝美好的事物,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状态,会对实际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比如当身边人散发出善意或帮忙时,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很焦虑。

觉得自己一定要找个机会还回去,不然就好像亏欠对方什么似的,

按理说,大家都喜欢有好事发生在自己头上,这样的心理活动显得有悖常理。

但实际是,有不少人有类似情况:当身边有人对自己示好,第一反应不是感到开心并且回应对方,去强化这段关系,而是会有一种负担感。

比如同事请喝下午茶、送小礼物等,虽然是大家人手一份的,但是总会觉得是欠了一份人情,要找个机会还回去。

或者在别人夸奖自己时,觉得很惊讶,并且连忙否认,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好。

生活中能自己解决的事情,绝对不会开口要别人搭把手……

通常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种独立的表现,但这样的习惯却会在无形中推开了那些善意和美好。

这里的推开是指两个方面:当别人主动示好时,会遭到拒绝;

或是当拒绝了太多好意,对方也会减少向你示好的意愿。

设想一下如果在生活中有人频繁的拒绝你的好意,你是否也会渐渐的回收热情呢?

其实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信念:我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

这样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1、功利型关系:没有付出就不配得到。

从小生活的环境是最大影响,比如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牺牲自己,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在这种关系模式中,付出和得到是一种成正比的状态。长期在这样氛围熏陶下,人会对付出与收获是否平衡产生执念,一旦失衡了,就立刻做出行动去纠正。

它的存在也有好处:能够让关系更有边界,避免被道德绑架。

这样的模式放在某些场合(如职场)是合适的,但如果所有的关系都使用这套逻辑,就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去温度。

2、情感型关系:不需要刻意在关系中付出什么,本身就值得被善待。

这种模式在受到善待时,不会急着去把这份好抛回去给对方,而是认真对待,衷心的表达感谢,所以也不会感到被束缚的压力。慢慢地,便有了能承接好运的能力。

那么,如果我们一直处在功利型关系的逻辑下,应该如何做出改变呢?

这时候我们不妨一起转变视角,去看到接受好意背后的意义。

接受好意,本身是一场双向奔赴。在关系中,我们会直观的感受,被帮助的人获得了好处,却尝尝忽视助人者也能从中获得滋养。

这种滋养表现在两方面:

1、被成全的滋养。

接受好意,是一种对助人者的成全。

试想当自己去尝试用示好来和对方进行关系链接时,对方冷冰冰拒绝了,那我们内心会作何感受呢?一定会觉得这个人不好相处,还是算了吧。

相反,能稳妥接受善意的人,我们也会觉得自己被重视了,这就是一种关系里的彼此成全。

2、关系连接的滋养。

接受好意,就是在释放允许关系更进一步的信号。

习惯性礼貌拒绝别人的人,虽然总觉得自己很独立,但难免会孤独。

因为彼此的互动一直停留在客气但疏离,礼貌但冷漠的状态,这无意中就拉开了和众人的距离。

当试着去接受别人的好意,甚至去大胆麻烦别人,去求助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是最快与人拉近距离的方法。

拒绝好意,看起来很有礼貌,但实则是将对方推开。

接受好意,则是表示正在敞开心扉,允许别人走进来。

其实,不仅爱人是一种能力,被爱也同样是一种能力。

被爱的人看起来好像什么样都不用做,但其实擅长被爱的人:

承认自己需要和人协助的事实,打破了自我很强大的幻觉,也不会因为接受了好意而感到羞耻;

Ta们深深的认同自身的价值,不用刻意去做什么才能被爱,因为自己本身就值得被好好对待;

同时也乐意去回报对方的好意,并不会因此产生心理压力。

拥有好运体质的人,往往都能坦然接受赞美、善良与关爱。你会因此变好,别人也会因此变好。

感谢看到这里,觉得本篇文章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你的支持将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0 阅读:2

勉强不得

简介:专注提升认知,思维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