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年听到张也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采槟榔》或者《万事如意》。那是她27次登上春晚舞台的辉煌时刻,也是她唱进无数人心底的时刻。可直到今天,张也的名字再次被提起时,讨论的,却不再是她的歌声,而是她的“人生选择”。
“56岁,未婚未育。”
这几个字成了她头上的高频标签。人们不再关心她的音乐有多美,而是执着于她为什么没有结婚,为什么没有孩子,甚至还有人扯出了“没走传统路的女人,人生真的幸福吗?”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张也的选择凭什么让人议论?她的故事,又凭什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她的歌声,曾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先别急着对她的生活指指点点,得先搞清楚她是谁。
张也,那个你可能觉得名字陌生,但一张嘴就能让你猛然想起她歌声的女人。她曾是春晚的常客,27次登上那个全中国最瞩目的舞台,几乎可以说是“春晚民歌天花板”。1989年,她第一次站上春晚舞台,一首《采槟榔》让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之后的《听春风》《黄河鼓震》《这是美丽的祖国》……首首经典,张也用她独特的民族唱腔,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温暖和力量。
而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年少时,她就展现了惊人的音乐天赋,父母对她的支持,干妈李谷一的指导,加上声乐教育家金铁霖的悉心栽培,让她一步步在音乐的道路上稳扎稳打。但光是天赋和努力还不够,这个女人身上还有一股子韧劲。1986年,她参加央视青歌赛,尽管没拿到大奖,但她没有气馁。三年后,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真正的舞台是为那些不怕失败的人准备的。
从春晚常客到中国民歌代表人物,张也的歌声温暖了无数观众的心。可她的光芒,不止停留在舞台上。“未婚未育”的选择,真的需要被审视吗?
既然说到张也,就绕不过去一个问题——她56岁了,依然未婚未育。这事儿,在一众传统观念里简直是个“异类”。尤其是她这样的成功女性,按某些人的逻辑,“事业有了,婚姻和孩子就是必须的”。可张也,用自己的选择狠狠打了这些人一巴掌。
她曾爱过,也认真投入过感情。与歌手张行的恋爱,本是一段让人艳羡的佳话。两人因音乐结缘,合作过《最好的礼物》,台前幕后都默契十足。可惜,张也在感情中并没有一味迷失,她懂得分清轻重缓急。在父亲生病时,她全心全意照顾父亲,感情因此出现裂痕。这段恋爱没有走到最后,但她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后来,她与男闺蜜吕继宏的友情,更是成了外界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他们是“爱情未满”,也有人说他们是“柏拉图式的伴侣”。但张也从未在乎这些声音。多次合作春晚舞台,吕继宏的陪伴让她的职业生涯更加耀眼,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她人生中的一份温柔底色。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幸福不是婚姻和孩子的附属品,而是能够坚持自我、珍惜所有的一种状态。她并没有孤单,也不需要被任何人定义。她的坚持,在浮躁的娱乐圈尤为稀有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张也的职业态度。在今天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娱乐圈,多少人靠流量和炒作拼命“上位”,却忘了艺术的真正价值。而张也,始终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坚持走自己的路。她不靠绯闻上头条,也不依赖花边新闻博眼球。从春晚到各种大型晚会,她用实力和作品证明了自己。她的歌声,是沉淀过的,是有质感的,是可以穿越时间的。
她也不愿被浮躁的大环境裹挟。在其他人忙着拍戏、上综艺、接代言的时候,她依然把自己的重心放在音乐上。即使不再频繁登上春晚,她的每一场演出依然认真对待。而她的这种坚持,才是今天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
她活成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样子有人说,张也的选择让人唏嘘。可我恰恰觉得,她活成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样子。
她有独立的事业,有一群懂她、爱她的朋友,有对艺术的执着热爱,还有对生活的悠然态度。她不用为了“世俗的眼光”去妥协,也不需要用婚姻和孩子去证明自己。更重要的是,她从未失去自我。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并且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一切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而这种清醒的活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写在最后:停止对她选择的“审视”,她比你想象得更优秀
张也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民歌天后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坚持自我、活出自由的典范。那些对她未婚未育的选择指手画脚的人,其实是害怕面对自己的平庸。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结婚生子是标配,遵循规则是必然。而张也的存在,狠狠打破了这些“设定”,让那些习惯随波逐流的人感到不安。可张也不需要你的认同,也不需要你的理解。她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精彩,也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需要模板,幸福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请停止对她选择的“审视”,学着尊重每一种不一样的活法。与其盯着她的“未婚未育”,不如问问自己:你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吗?张也不需要证明什么,她早就比你想象得更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