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新手妈妈发现,刚出生的宝宝经常吐奶,尤其是在小月龄阶段,吐奶现象频繁。面对这种情况,妈妈们常常感到担忧,担心宝宝的健康。那么,如何应对宝宝频繁吐奶呢?
引起吐奶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生理性因素与病理性因素1. 生理性因素
新生儿的喉部软骨尚未完全发育,这使得他们在吞咽时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当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如果奶量过多或吃奶的速度过快,就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

此外,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连接食道与肠道的括约肌的功能也不够完善,这导致了乳汁容易从食道中反流,进而引发吐奶。
2. 病理性因素
在某些情况下,若宝宝在吐奶的同时伴随有腹泻、发热等其他症状,或者体重增长缓慢且精神状态不佳,那么可能意味着存在其他健康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妈妈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检查。如果经过专业诊断确认宝宝的吐奶并非源于病理性因素,以下三点建议可以帮助减少吐奶的发生。

1. 避免在宝宝情绪激动时喂奶
当宝宝情绪激动时,不宜急于喂奶,以免让宝宝吞入过多空气,导致吐奶。因此建议等宝宝情绪平稳后再喂奶。即使宝宝很饿,也要避免让他们急于喝奶,从而吞入过多空气。
可以在宝宝喝到一半时,轻拍背部帮助打嗝,稍作停顿再继续喂奶。同时,宝妈要合理控制喂奶的时间和量,避免让宝宝饿得太久。

2. 关注喂奶姿势
在喂奶时,宝妈的姿势非常关键。如果姿势不正确,宝宝不仅会感到不适,而且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建议宝妈避免让宝宝平躺,可以将宝宝放在自己臂弯中,保持头高脚低的姿势。
此外,宝妈还需注意奶瓶的倾斜角度,避免竖直喂奶,奶瓶与宝宝之间的角度应保持在15到30度之间,稍微倾斜一点,可以让奶液平稳地流入宝宝的口腔和胃中,从而减少吐奶的可能性。
3. 吃完奶后,应避免立即活动
宝宝的胃容量较小,且在水平位置,如果在喝完奶后立刻活动,容易引发吐奶。因此,宝妈在喂完奶后,不必急于抱起宝宝拍嗝或进行其他活动,最好让宝宝先静静休息一下。

几乎所有宝宝都会经历吐奶,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新手妈妈遇到不必过于焦虑,保持放松的心态。
日常采用科学喂养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宝宝吐奶,另外,妈妈还要并密切观察宝宝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关注小豆芽,让育儿变得更轻松!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