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燧原科技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今年9月,壁仞科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记录;今年11月,国产GPU巨头摩尔线程启动上市辅导。
这段时间国内芯片市场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国产GPU/AI芯片企业扎堆启动上市计划,仿佛又回到了2020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中企犹如下饺子一般涌入芯片赛道。
不少网友产生一个疑问:这些企业会不会迎合芯片热度上市,从而获得相关补贴,上市割韭菜;或者又是芯片发展史上的“陈进”,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后跑路。
为什么扎堆上市?
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种问题,不管是某原科技、某仞科技还是某尔线程等,都是国内在GPU、AI芯片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卷钱跑路的现象断然不会发生,那为什么这段时间要扎堆上市呢?
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外媒表示:再不上市就来不及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当人工智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新风口,AI/GPU芯片成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引擎,不管是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智能制造、边缘计算、AI大模型等,都需要AI芯片进行驱动,西方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初期就开始控制高端AI芯片的自由出货。
而懂王回归后,这种趋势呈现出了快速升级态势,前有台积电、三星断供7nm工艺AI芯片,后又将140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基本给AI芯片企业断了外部输血,尤其是用到海外7nm等先进代工工艺的企业,制造、流片等环节很可能会受到限制。
不过华为高管何刚在接受媒体时正面回应了一个问题:Mate70系列所有的芯片都具有国产的能力,这也意味着,流片、制造环节或许并不是导致国内AI芯片企业扎堆IPO的缘故,反而可能是研发环节。
国产GPU是纯度高吗?
芯片的研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海思从2004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起初几代性能和市场并不理想,直到麒麟910、960、970的出现,而当麒麟芯片来到980、990时,海思芯片才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中芯国际、上海华虹这些芯片厂的制造工艺亦是如此。
然而这些年,有些企业一年就研发出来了,而且还是先进工艺芯片,像是用了某种“速成法”,比如某尔线程,2020年成立,不到300天就成功研制出全功能国产GPU,我们不排除他比英伟达还牛,更不反对定义了中国芯速度,但放在整个芯片行业,能短期内在GPU方面突破西方封锁,实现自主可控,似乎不太符合行业发展规律。
GPU行业有这样一条规律,一个GPU的IP核占用总面积超过80%,而ip核的研发周期大约为36-48个月,需要配备200名工程师。但如果IP核采用外购的方式,那研发周期只需要12-18个月。
根据知名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此前的报道,摩、壁的GPU IP核来源于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许可,不过两者都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动,这点类似于手机芯片行业的ARM。然而一旦遭遇限制,许多企业就无法使用这种技术,只有另辟蹊径,也就是自主研发GPU的IP核心,而想要自研GPU IP核,不仅需要更长的研发周期,至少上百人的稳定团队,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
众所周知,芯片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而GPU芯片的研发每年投入大约在10亿元左右,在没有市场优势的情况下,上市无疑是募集资金不错的办法。
所以说,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权,“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尤其面对风云变幻的外界环境,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姿态。
同意的请点赞,同时转发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