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遇害留学女生,为何大家只同情张莹颖,却不同情庄梦涵?

小懒猫聊社会 2025-02-15 05:27:39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两位中国留学生的悲剧,却引发了国内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响。章莹颖和庄梦涵,同样的命运,却遭遇了不同的公众态度,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2025年的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庄梦涵的家人来说,却是无尽的悲痛。庄梦涵在美国的遇害,本应引起国人的同情,然而,网络上的冷言冷语,却让人感到一丝寒意。有人说她自作自受,有人将其遇害归咎于她的个人选择。这样的舆论,无疑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反观章莹颖的案件,公众的态度却是同仇敌忾,满满的同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学期间,无辜遭陌生人绑架杀害,她的遭遇,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她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完美受害者,勤奋好学,与凶手无冤无仇,这样的悲剧,无疑更容易激起公众的共鸣。

人死不能复生,为何在庄梦涵的案件中,有些人却要对其生前的事指指点点?庄梦涵与白人男友的关系,以及她曾遭受的家暴,成为了部分人道德批判的焦点。难道因为她的个人选择,她的生命就不值得同情吗?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逻辑,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庄梦涵的遭遇,本就是一场悲剧,她生前遭受的家暴,已经是对她的不公。而在她离世后,舆论的冷嘲热讽,更是对她的不尊重。相比之下,章莹颖的案件,因其陌生人犯罪的特点,更容易被视为一个安全议题的象征,从而引发广泛的关注和同情。

这种对待受害者不同的态度,既反映了公众心理的复杂性,也暴露了舆论场中对受害者尊严的忽视。我们常说死者为大,但在庄梦涵的案例中,这句俗语似乎被一些人抛诸脑后。

最终,庄梦涵的家人只能默默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而舆论的冷漠,无疑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这样的结局,让人不禁要问:在悲剧面前,我们是否应该放下成见,给予每一位受害者应有的尊重和同情?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值得我们深思。

0 阅读:0
小懒猫聊社会

小懒猫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