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男子嫌18.8万彩礼太高,退婚拿回彩礼环游世界,现今如何?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3-24 15:58:42

两年前,山西的朱先生向相亲认识的女友求婚后,两人开始讨论彩礼问题。

他们的老家距离不远,彩礼标准也相差不大,双方约定18.8万的彩礼,其中包括五金和购买婚纱的费用。

18.8万中的16万是朱先生自己攒的积蓄,2万是问朋友借的。

几个星期后,他们重新提起彩礼的问题,女友觉得彩礼就应该是彩礼,不包括五金,需要在彩礼的基础上添3万。

针对这个问题,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都不愿意退步。在一次争吵后,朱先生说:“咱们这个婚就别结了。”

冷静几天后,女生退还之前给的彩礼,双方选择了分手。

朱先生的母亲知道这件事之后,对儿子表达,她愿意出这3万块钱,希望儿子能早点结婚,朱先生拒绝了。

一是因为最开始协商18.8万彩礼的时候,他已经觉得心疼,因为这是他攒了4年的积蓄,付个彩礼就没了,有点不甘心。

二是因为母亲拿出养老积蓄填补彩礼,对母亲太残忍,他不愿意。

所以,最终他选择退婚,拿回彩礼,辞职,拿着这笔钱环游世界。如今2年过去,他偶尔会在社交平台发一些视频分享生活。

朱先生的彩礼事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部分人觉得他是人间清醒,就应该去掉这种风间糟粕。

也有人觉得女生提出的需求是正常的,彩礼是对未来生育的补偿。

彩礼,这一传统习俗源远流长。

自周代确立 “六礼” 婚姻制度起,“纳征” 这一送聘财的环节,便是如今彩礼的雏形。

它承载着男方对女方的重视,以及对婚姻约定的郑重承诺。

1、金钱能否衡量感情?

彩礼与爱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有人认为,彩礼是男方诚意的体现,是婚姻的保障;也有人认为,彩礼是对爱情的物化,是用金钱衡量感情。

《裸婚时代》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这句话道出了现实婚姻中的无奈。

当彩礼成为婚姻的“门槛”时,它是否真的能保障爱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情是一种情感连接,而彩礼是一种物质交换。

两者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如果过度强调彩礼,反而会削弱情感的价值。

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

如果双方及家庭能够理性看待彩礼,将其作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索取,那么彩礼不仅不会杀死爱情,反而能成为婚姻的助力。

2、彩礼是对经济的担忧?

对于女方家庭来说,彩礼往往被视为一种保障。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彩礼被认为是女方未来生活的“保险金”。这种观念的根源,是对经济安全的焦虑。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人类的行为动机,归根结底是利益与情感的博弈。”

在彩礼问题上,这种博弈尤为明显。男方希望用较少的彩礼换取婚姻,女方则希望通过彩礼获得安全感。

两者的矛盾,本质上是利益与情感的冲突。

3、彩礼与爱情,该如何平衡?

彩礼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在婚姻中的角色。

①彩礼不应成为婚姻的负担

彩礼的金额应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而定,而不是盲目攀比。伴侣家什么条件,给什么范围内的彩礼。

②彩礼应体现双方的诚意

彩礼的意义在于表达对婚姻的重视,而不是衡量爱情的标准。

双方应通过沟通,找到一种既能保留传统,又能体现诚意的方式。

③婚姻的基础是感情,而不是物质

无论彩礼多少,婚姻的幸福最终取决于双方的感情。如果过度强调物质,而忽视情感,婚姻就很难长久。

彩礼与爱情的关系,就像一场天平的两端。如果过度倾斜,天平就会失去平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彩礼应该被完全摒弃。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彩礼有其存在的意义。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利益与情感之间找到共识。

最后,愿每一对即将步入婚姻的情侣,都能在彩礼与爱情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5
青柠的异想记

青柠的异想记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