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许世友去世,邓小平为何下令:不许开追悼会,秘密下葬

文客殿堂 2024-10-28 17:32:07

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

1985年,开国上将许世友在南京去世,享年80岁。作为一代名将,按理说,许世友去世后的葬礼规格应当会很特别,可谁知邓小平却下令,不允许开追悼会,还在晚上秘密进行了下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戎马一生的许世友,是一个特别的将军,他出生于河南新县,小时候还去少林寺练过武术,有着一身名不虚传的功夫,所以也常常被称为是“和尚将军”,身上也带着一些江湖义气。

许世友带兵打仗,没有那么多文绉绉的东西,在他看来,什么是战术,只要打进去就是战术!性情耿直的许世友,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总是讲起来头头是道,打起来确实一道不道的人。

虽然在带兵打仗的时候,许世友很刚硬,可他在自己母亲那里却是异常柔软,若说到许世友一辈子最遗憾的事情,那就是在母亲生前没能陪伴她身边尽孝。

许世友家中总共有兄妹6人,因为家境贫穷,许世友在两岁的时候,就因为营养不良,四肢都瘦得跟竹竿一样。

但他的头却很大,这样的情况,导致许世友光是站立行走都成了一个问题,甚至在家乡闹旱灾的时候,许世友的父亲一度打算将他卖了挣钱,还是他母亲强硬保护了许世友,才没让他被卖掉。

许世友从小就只知道,在父亲去世后,瘦弱的母亲为了养活他们几个子女,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于是他在8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前往登封少林寺去学艺,希望今后学得一身本领养活母亲,后来,许世友便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告别了母亲。

虽然在军队中许世友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可其实背地里的他,常常因为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夜里一个人默默流泪。

1932年,在红四军第12师担任团长的许世友,当时跟随部队准备撤出鄂豫皖苏区,在离开之前,许世友的家乡新县已经被敌人给抢占。

担忧母亲安危的他,在路过家乡的时候,哪怕是会面临危险,也还是回去看望了母亲。

而在这次之后,许世友的母亲就这样,在不知道儿子是生是死的情况下,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甚至建国后,许世友的母亲都不知道他已经是山东军区的司令员了。

他们二人重逢在1952年,当看见对方的时候,二人都不敢相认,因为他们都变了模样。许世友当即就给自己年迈的老母亲跪了下来,母亲情深,让众人都为之感动。

本来,许世友是将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想要弥补这些年未尽到的孝心,谁知老人家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对城市生活很是不习惯,没几天的时间竟然病倒了。

许世友后来也听从了母亲的要求,还是把她送回了老家,军务缠身的许世友,很难在母亲的身边尽孝,后来他只能让自己在北海舰队某舰当航海长的儿子许光,代替自己回到家乡照顾老母亲。

许世友是个传统的人,他说自古以来都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所以许光也无怨无悔,为父亲许世友尽了这份孝心。

许世友母亲在1959年去世,他那一天跪在母亲的坟前,哭泣着说:生前未能尽孝,我死后,一定为你守坟。

1985年,开国上将许世友与世长辞,就在众人悲痛的时候,邓小平却直接下令不允许为许世友开追悼会,甚至就连许世友的下葬,都是秘密进行的,这究竟是为何呢?

许世友和邓小平的关系向来很铁,一起同生共死过,带领红军参加了无数战斗,在革命队伍中患难与共的深厚感情,是很多人都体会不到的。

那时许世友在南京军区当司令员,邓小平来看他,知道许世友爱喝酒,专门给他带来了一瓶茅台。

可为何在许世友去世后,邓小平却亲自下令不许为许世友开追悼会呢?

其实这件事还要追溯到1956年,那时毛主席便带头提出了火葬的倡议,虽说我国的历史传统大多都是用土葬来安置死者的。

可中国人口众多,土葬占用耕地不说,还浪费木材,所以毛主席便首先倡议,要在少数人中,尤其是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中,先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死后实行火葬,来带领全国一同行动。

当党中央将这份《倡议书》整理成文字后,毛主席第一个在上面签上了名字,表示自己百年后也要实行火葬,虽然最后党中央因为毛主席的特殊地位,没有完成他的遗愿。

但朱德、彭德怀、周总理、邓小平等人,都相继在这份倡议书上签下了姓名,可许世友却是个例外,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签。

因为他常常说自己活着的时候,要尽忠,忠于毛主席,可死后,他也要尽自己未尽的孝道,为母亲守坟。

甚至,早在1979年,许世友便开始安排起了自己的身后事,他曾给自己的长子许光写过一封信,就是为了让儿子先替他去买一口棺材。

并着重提到在他死后,一定不要火化,要将他给埋到家乡去,埋到自己的父母身边。这就是,许世友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孝敬父母的决心。

谁知1985年,许世友在80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这一病他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为了能够实现他尽孝的愿望,许世友就让自己的秘书给党中央写一封信,内容就是准许他在死后实行棺葬。

虽然中央和军委领导收到了这封信,可谁都做不了这最后的决定,毕竟从建国以后,只有毛主席没有火葬,许世友的要求太难了。

这份报告,只能交由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来做最后的拍板,许世友的性情为人,邓小平何尝不知,虽然他一向公事公办、坚持原则。

但毕竟许世友是革命功臣,最后的愿望还是为了给父母尽孝,于是邓小平因为许世友的特殊性,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可邓小平既然同意了许世友土葬的请求,为何却不允许为许世友开追悼会,就连下葬的过程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1985年,开国上将许世友在80岁高龄之际,与世长辞,他生前一直强调其去世之后不火化,而是要埋在父母的坟前,为他们尽孝,后来邓小平同意了这件事,可为何却不允许为许世友开追悼会呢?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去世后,他的后事成了党中央关注的重点,因为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许世友作为开国上将,他的身后事自然是被全国人民所关注的。

可党中央当时在全国全民之间,却是倡导火葬的,在这样的国情下,若是为许世友举办引人注目的追悼会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邓小平也是表示不开追悼会了,只在党内部办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葬礼也要秘密举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告别仪式当天没有军乐、没有鞭炮,一切都是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的。

但即使一切都是低调的,对于许世友棺木的选择,也是选的百年楠木,因为许光早些年受父亲许世友的嘱咐,所买的那口棺木太小了,装不下许世友因病水肿的遗体。

而运送许世友遗体回家乡新县入土为安的行程,是在秘密中进行的,护送的车队也只有四辆,并且这四辆车就是普通模样,没有挂遗像,也没有披黑纱、摆花圈。

护灵柩车队于夜晚,悄悄在南京的大街上疾驰着,非常低调,没有被任何人注意到。经过了一天的长途奔波,在凌晨时分抵达了新县,也是许世友的故乡。

当时只有新县党政府的领导人知晓这件事,家乡的百姓们是不知道老将军,竟悄无声息回归故里,那一天,凌晨没有任何人迎接。

而许世友的灵柩,就被放在了父母坟墓旁的50米之处,那是一座崭新的坟茔,但墓却很简单,没有任何的装饰。

当时根据中央的规定,连墓碑都没有设立,后来还是在王震的建议下,才竖立了一块黄冈岩石碑,上边只有简简单单的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

还是由著名书画家范曾书所手书的,很少人知道在这青山绿树丛中,竟有一将军坟。

戎马60年的许世友,也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死后埋到了父母身边去,为他们尽了应尽的孝心。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秘密安葬许世友

https://kns.cnki.net/reader/flowpdf?invoice=bcsxsKE5tcVXXLwNkv5GVxhgyWIfaTVJxFOVvRBMflp2CQzoDLcaV0IyI1Rt66sNcLDdwXX2WQwxHqPAGD47OV3r9RjOtXCYpb11FPsNiG6CP8czjqw%2BIlnIYWN9TJBn658XOuMIjskS%2Fe4wOCFR1pBsvLj1Ry4CkQ8IMVNJxIs%3D&platform=NZKPT&product=CJFQ&filename=LDWC199406031&tablename=cjfd9495&type=JOURNAL&scope=trial&dflag=pdf&pages=&language=CHS&trial=&nonce=3F57C4DB9EE34AA195C929C9808008A4&cflag=pdf

中国新闻网:许世友为给母守坟要求土葬邓小平批示下不为例

https://news.cctv.com/china/20070514/100099.shtml

中国知网:许世友与邓小平关系有多铁

https://kns.cnki.net/nzkhtml/xmlRead/xml.html?pageType=web&fileName=LDWC201006031&tableName=CJFDTOTAL&dbCode=CJFD&topic=&fileSourceType=1&taskId=&from=&groupId=&appId=KNS_BASIC_PSMC&act=&customReading=&invoice=L0kZ1CczzlmRRr78KhYs6Wo5Z/QgMx1jcLPZTEXV4JTX3Fjnl3ntiJ103hSm2sYDgzgt35C6hmTIVOiYvEaF9B53XCx0Rod3HcsPJBrh/oM0nX3WZwod8EhdXRO9QookU/xGoEVxlhoI39pWKwTI5XQx655UETIalajov336244=

中国知网:叶世友土葬揭秘

https://kns.cnki.net/reader/flowpdf?invoice=i9jJLWMhtAsXWHl1ycu0FS%2BZevjch9E%2FH%2BefbhUdJGG1GzoGzGMCW%2BiA36Nu7gDxb0Z4y0c5Zpn7wGpHAxKFFXbysqjXugLa4DwsPget508b8guSLu2iC9TAjKdeoqr1xJbIEjG9Y%2FlG50P3vhSD2u0ThuLzvpAmGgbsEkg%2FSgo%3D&platform=NZKPT&product=CJFQ&filename=DSBL200011003&tablename=cjfd2000&type=JOURNAL&scope=trial&dflag=pdf&pages=&language=CHS&trial=&nonce=4403A57A936F4F7684B7BA9CCC303801&cflag=pdf

1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