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到来之前,身体总有这5种异常,发现后千万别拖

任向前养护说 2024-09-20 03:43:5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阿姨今年57岁,是个典型的乐观派,平时喜欢跳广场舞,热衷和朋友们聚会聊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就在上个月,她突然感觉到自己总是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起初她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年纪大了、血压有些波动的问题。

儿子几次催促她去医院做检查,她总是笑着推脱:“不碍事的,老毛病了,缓一缓就好。”

直到有一天早晨,李阿姨在洗漱时突然倒地,无法说话、身体瘫软,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脑溢血。

病床上的李阿姨懊悔不已,儿子更是心疼地责怪她为何不早些重视身体的警告。

其实像李阿姨这样的人并不少见,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身体发出的信号熟视无睹,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

殊不知脑溢血并非突如其来的“天灾”,它往往会在发生前就通过身体的细微变化向我们预警。

眼前发黑、头晕、言语不清、手脚麻木、情绪异常……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状,其实可能是脑溢血的前奏。

可悲的是,这些症状常常被忽视或误认为是普通的健康问题,一拖再拖,直到严重后果发生时才追悔莫及。

权威数据显示,脑溢血是我国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一种,每年约有300万人因脑血管疾病入院,其中脑溢血患者占比高达30%。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脑溢血的死亡率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位居前列,尤其是未能及时发现、未做有效治疗的情况下。

研究表明,80%以上的脑溢血患者在发病前的几个月至几年内会出现某些身体异常,如血压突然升高、短暂的意识模糊、情绪易怒等。

然而由于这些表现往往不够典型,很多人忽略了它们的严重性,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一、脑溢血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被“盯上”

很多人一听到脑溢血,第一反应就是“老年病”,觉得这是上了年纪的人才需要担心的事。

但其实脑溢血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正被这个“隐形杀手”盯上。

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种种看似不经意的生活习惯,正在悄悄改变年轻人的身体,埋下脑溢血的隐患。

不久前的一项数据显示,脑卒中,包括脑溢血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下人群中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在30多岁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中,

可能你觉得脑溢血离自己很远,但它的触角却伸向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

熬夜加班、长期面对电脑、久坐不动、烟酒不离手,这些现代年轻人普遍的生活方式,正在一步步侵蚀我们的健康。

血压升高、血管硬化,这些听起来似乎与年轻人无关的健康问题,其实早已悄然出现,只是大多数人未曾察觉。

年轻人脑溢血的高发,除了生活习惯外,还和情绪的控制息息相关,现在的社会节奏快,年轻人的压力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频繁加班、房贷车贷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这些都在无形中推高了年轻人的精神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身体的反应往往比我们预想的更糟糕。

血管内壁的压力增大,血压波动剧烈,时间一长,血管就像一根被拉得太紧的橡皮筋,随时有崩断的风险。

一些年轻人习惯通过喝酒、抽烟、暴饮暴食来排解压力,殊不知这些不良习惯其实是火上浇油。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让血流变得不再顺畅。

长期饮酒更是对血压的巨大挑战,它会直接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脑血管破裂的风险。

二、脑溢血到来之前,身体总有这5种异常

1.头晕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突然间一阵眩晕,眼前发黑,就好像大脑突然断电了一样。

这种头晕不一定是因为缺少睡眠或劳累所致,很多时候是血压波动、脑血管供血不稳导致的。

尤其是反复出现的头晕,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血管在持续高压状态下,内壁会变得脆弱,随时有可能破裂,诱发脑溢血。

2.视力模糊

突然看东西模糊不清,甚至一侧视野变窄,这种情况往往和眼睛无关,而是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

大脑是控制全身的司令部,任何血流不畅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视觉、听觉甚至语言能力。

当脑部某一处的血管发生异常时,视力首先受到影响,长期不理会这种变化,可能会让血管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脑溢血的发生。

3.短暂的手脚麻木

这些情况可能并不是简单的血液循环不良,而是大脑在向你报警,大脑负责控制全身的神经网络,当血管堵塞或破裂时就会影响到身体的知觉。

麻木、刺痛感,这些都可能是脑血管压力过大导致的神经传导异常,往往是脑溢血的前兆。

4.言语不清

很多人认为口齿不清只是累了、没休息好,但实际上这可能是脑部血管发生问题的表现。

言语功能是由大脑特定区域控制的,当这些区域的血流受到影响时,语言表达就会受到干扰。

话说得不连贯、吐字不清、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这些变化其实是在提示你,大脑可能正处于危险之中。

5.情绪异常

平时性格温和的人突然变得暴躁易怒,或者莫名其妙地悲伤焦虑,这种情绪上的剧烈波动,有时并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的。

脑部缺血缺氧时,神经系统会变得异常敏感,情绪变化也会随之出现。

三、突发脑溢血,还能活多长时间

突发脑溢血,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活下来,说实话,脑溢血的危险性非常高,一旦发作,生命就像悬在半空中的风筝,稍有不慎就可能坠落。

活多久取决于很多因素:发病的部位、出血量、治疗是否及时等等,这些都决定了病人的生死时刻。

脑溢血就是脑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像洪水一样涌进脑组织,压迫和破坏脑细胞,脑是身体的总指挥部,一旦遭遇“水淹”,各个功能区都会受到影响。

出血量大的话,脑压急剧升高,会造成脑组织的严重损伤,很多病人会在发病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失去意识,甚至直接死亡。

即便是抢救及时,也有很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复发,死亡率非常高。

数据显示,脑溢血患者的死亡率在发病后一个月内高达30%至50%,其中发病后24小时内是最关键的救治时间。

脑溢血的部位也很重要,如果出血发生在脑干等关键部位,这些区域掌管着呼吸、心跳等重要生理功能,一旦受到损伤,生存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而且脑干受损往往不易恢复,即便救回来了,很多患者也会长期昏迷或者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

相对而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发生在大脑的非关键区域,及时手术清除血肿,恢复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但恢复的时间和效果因人而异,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脑溢血发作时,能不能在黄金时间内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是生存的另一大关键,很多脑溢血患者倒地不起,常常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如果在发病后的1小时内送到医院,接受有效的紧急处理,比如降压、止血、手术清除血肿,生存几率会显著提高。

相反,时间拖得越久,脑细胞的损伤越严重,死亡率和后遗症的风险也就越高。

尤其是老年人或本身有其他疾病的人,身体本来就经不起折腾,时间越拖,生命力就像被慢慢榨干一样。

四、结语

脑溢血的发生往往猝不及防,让人措手不及,但它的预防和应对却并非遥不可及。

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可以通过今天的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多争取一点生存的机会。

参考资料

【1】头疼——脑溢血突出症状[N].保健时报,2004/06/24(011).

【2】郴星.年轻人脑溢血多是脑血管畸形作祟[J].健康生活,2021,(12):15-16.



0 阅读:0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