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莫斯科,冬意正浓。蔡畅带着一丝期待和不安,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她此行不仅是为了公务,更是为了探望她唯一的女儿——李特特。
然而,等待她的不是温馨的团聚,而是一个让她心碎的事实:李特特已经秘密地与一名苏联男子结婚,甚至连孩子都有了。
“你为何选择了一条如此不同的路?”蔡畅的疑问中夹杂着担忧和困惑。她知道,在那个时代,跨国的婚姻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她害怕女儿在这片异国他乡会遭受不公和苦难。
不幸的是,李特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不久后,她的苏联丈夫背叛了她,提出了离婚。李特特的痛苦和后悔,似乎印证了蔡畅最初的担忧。
李特特为何选择隐瞒?她的解释简单而心酸:“你们总是忙于工作,我不想成为你们的负担。”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蔡畅。她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关注和爱护,远远不够。
李特特的童年,就像一颗漂泊的种子,缺少了母爱的滋养。蔡畅和李富春在法国的结合,注定了李特特的不平凡,却也让她在亲情上有所缺失。从小跟着外婆在江西老家的李特特,与父母的关系始终若即若离。
1975年,李富春的离世,本应是李特特与家人和解的机会,却因为蔡畅的固执,她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这一幕,让人不禁感叹,亲情的纠葛有时候比国家的命运还要复杂。
李特特终究未能与母亲和解,她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比生死的界限还要难以跨越。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转折。但愿我们都能从中领悟到,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因为有些遗憾,一旦发生,便再也无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