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血脉压制,因为说书源远流长。
直播视频,结合时事和现场情景,即兴发挥,插科打诨,它的出现,就是古代先人自编自演的民间文化的传统回归,卷土重来。
如果柳麻子也能视频直播的话,绝对是“流量王”。
柳麻子,是明末清初著名说书人柳敬亭的绰号。国破家亡后,号称天下第一说书人的柳敬亭,流落街头、茶楼、评书场,重操说书旧业。
柳敬亭是民间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但他侠肝义胆,有勇有谋,有很强的是非感。
柳敬亭其人,明人张岱是这样描绘的:
相貌极丑,肤色黧黑,满脸瘢疤疙瘩,但言辞极有风致,目光流利,衣服素净;他倜傥放诞,轻视外物;内心丰富,不重形貌。
他擅长说书,每天说书一回,定价一两银子,要提前十天送礼金预定,还常常没有空。
他说书节奏的快慢,吐字的轻重,声音的收放,音调的抑扬,不但入情入理,而且入筋入骨。
最早的文学,大概就是结合音乐和舞蹈的歌谣。口头文学的存在,远远早于笔头文学。
文墨述事,毕竟不如嘴巴来的便当,书面文学所不屑的人伦流俗、庸常琐事,通过口耳相传,在草根百姓中广泛流播。
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书面文学逐渐取代了口头文学,占据文化的主流。
那些活跃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演述的内容,却能与倾听的市井百姓产生强烈共鸣,从而拥有广大的听众。
且听柳敬亭说书:
“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可惜的是,受评书场的空间限制,柳敬亭的听众不过数百人而已;口播的内容,又是口说无凭的东西,没有速记保存,也就不留痕迹,湮没无音了。
如今在网络上,直播视频的点击率,早已超过了文字阅读。人们欣赏文化艺术的渠道增多了,欣赏方式也不再局限于阅读。
如果柳敬亭有幸进入高科技的现今,就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工具,更多地转化为可视性艺术,或着听觉艺术,诉诸形体和声音,供人们阅读、品味和观赏,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而不仅仅受制于场地的局限。
直播视频,就是历史文化的一次轮回,其根基依然是市井百姓,其生命力根植民间大众的土壤里,顽强繁盛而又势不可当。
我,柳敬亭,柳麻子回来了。在如今的直播视频里,都能隐隐绰绰听到柳敬亭幽然的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