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帮朱棣打开南京城门,为何却被囚禁而死?

品古观今吖 2025-02-24 16:39:01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南京金川门下,燕王朱棣望着缓缓洞开的城门,心中暗叹:“江山竟如此易主!”城楼上,一位身着蟒袍的年轻藩王手持令旗,亲自为“叛军”引路。这位亲手终结建文王朝的“功臣”,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晚来得子,第十九子朱橞降生于南京皇宫。其母郭惠妃乃红巾军领袖郭子兴之女,特殊的家世让朱橞自幼备受关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二岁的朱橞受封谷王,封地设于宣府重镇,成为朱元璋“九大塞王”中年纪最轻的一位。

为培养这位幼子,朱元璋特派开国谋士刘伯温之子刘璟辅佐。在刘璟督导下,少年藩王主持扩建宣化城,重修居庸关长城。史载朱橞“每巡边塞,必亲督工事”,十年间将宣府打造成抵御蒙古的钢铁防线。然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戍边悍将日后竟成南北对决的关键人物。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于北平起兵“靖难”。时年二十岁的朱橞初闻兵变,竟率亲卫弃守宣府,星夜南奔南京。建文帝对这个弃地来投的叔父委以重任,命其协防京师。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饮马长江。当朱棣战船逼近南京时,建文帝将最后防线托付给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六月十三日黎明,金川门守军突然发现主将旗号变换——朱橞下令开启城门,燕军铁骑如潮水般涌入。据《明实录》记载,朱棣入城后紧握朱橞双手:“非十九弟,安得至此!”

永乐元年(1403年),朱橞获封长沙,岁禄增至万石。然权势滋长令其日渐骄横:强占民田六千顷,私造战舰百余艘,更在王府暗训死士。长史虞廷纲屡次劝谏,竟被当街杖杀。

永乐十四年(1416年)元宵夜,一队乔装乐工的甲士混入长沙王府。他们奉蜀王朱椿之命,截获了朱橞联络诸王谋反的密信。原来这位藩王欲效仿“靖难”,计划趁元宵灯会突袭皇宫。明成祖闻讯震怒,持太祖所赐金鞭痛斥:“尔开门迎朕,今复欲开门迎谁?”

次年春,朱橞被废为庶人,囚于凤阳高墙。曾经显赫的谷王府中,搜出铠甲万副、火铳三千支。这位三开城门的藩王,最终在幽禁中结束了戏剧人生。

从戍边塞王到靖难功臣,从皇权推手到谋逆罪人,朱橞的一生写满了明初权力博弈的残酷。金川门那声沉重的门轴转动声,终究成为埋葬建文朝与永乐野心的双重丧钟。

0 阅读:30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