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八个月女婴饿至皮包骨住进ICU"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新京报记者经多方核实,确认该女婴目前在潮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事件背后暴露出复杂的家庭状况与救助争议。
病情危急:体重仅6斤伴随9种并发症
据院方出具的疾病证明书显示,该女婴3月9日入院时体重仅3公斤(正常8月龄婴儿标准体重约7.5-9公斤),确诊脓毒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9种严重病症。医学专家指出,重度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血液检测显示白蛋白水平仅为正常值的1/3,存在严重代谢紊乱。
喂养争议:长期以山药粉替代奶粉
女婴父亲向记者解释,因"孩子喝奶粉会呕吐"而选择山药粉作为主要营养来源。但据儿科营养专家分析,山药粉主要成分为淀粉,缺乏婴幼儿必需的蛋白质、脂肪及微量元素,长期单一喂养必然导致严重营养失衡。记者在爱心人士提供的照片中看到,女婴日常食用的山药粉包装标注"固体饮料",并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救助风波:30万善款引发信任危机
由民间自发组建的5个爱心群在三天内筹集近30万元善款,但资金管理引发争议。爱心志愿者明欣表示,考虑到女婴母亲存在智力障碍、父亲经济困难,决定将善款专项用于医疗开支。而女婴父亲则质疑资金透明度,声称"被要求签署欠条",双方因此报警处理。目前当地政府已介入监管资金使用。
家庭调查:多重困境下的监护缺失
龙湖镇公共服务中心曾主任透露,该家庭存在特殊困难:户籍地与居住地分离导致监管盲区,母亲智力障碍未进行医学鉴定,父亲作为快递员收入微薄。公安机关初步调查显示,虽未发现虐待证据,但父母确实存在严重照护失当。镇政府已为女婴办理户口和医保,并启动对母亲的智力评估程序。
社会反思:如何构建儿童保护网络
此事件暴露出农村困境儿童保护的多个薄弱环节:
1. 跨区域居住导致的基层监管盲区
2. 特殊家庭状况下的早期干预缺失
3. 民间救助与法定监护的权责界限
4. 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不足
目前女婴仍处于危重状态,医疗费用预估超20万元。潮州市妇联表示将持续跟进后续救助,并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儿童保护机制。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即使排除故意虐待,严重失职的监护人也可能被撤销监护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