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学问半瓶子醋的人又找事了,他们看到洛阳古装小哥哥穿着飞鱼服招待游客,就大呼飞鱼服等于锦衣卫,这就是年轻人赞美特务统治、支持专制云云。这话要是被朱棣、徐阶、李如松等人听见了,绝对会笑掉大牙。
朱棣是明朝锦衣卫、东厂制度的开创者,但他手下穿飞鱼服的人可不单单是锦衣卫,还有郭纯、徐英、韩秀实等著名画家。明朝和宋朝不同,老朱吸取了北宋灭亡的教训,没有实际上的画院,明朝皇帝养画家,就要给其他单位的编制,老朱给画家们营缮司的官帽(工资只有一个月五石半粮食)朱棣给画家们锦衣卫的编制,让他们穿飞鱼服,给每月十石粮食的工资。
朱棣的孙子也把顶级画家弄进了锦衣卫,宣和年间画家的水平甚至可以用锦衣卫官衔认定,《关羽擒将图》的作者商喜当了五品的锦衣卫指挥(国安局厅级干部),刘俊接连创造了《雪夜访普图》、《刘海戏蟾图》两幅经典名作,他直接当上了正二品的锦衣卫都指挥(国务委员、正部级,在锦衣卫指挥使之上)。之所以有这种结果,是因为明宣宗本人就是顶级画家,没有满清皇帝的农家乐审美,他不在名画乱盖章,他直接用官位证明自己的品味。明代这些穿着飞鱼服的顶级画家们其实并不在乎这些官职带来的收入(私下里接个活就比工资多得多),他们在乎的是这些编制可以传给几代后人,毕竟画家才能真不能遗传。
明代画家都懂得道理,明代顶级文官大佬们也都懂。这些大佬们纷纷向皇帝要锦衣卫的编制,传给没有遗传自己学霸基因的儿子们。吏部尚书王翱以不给女婿升官闻名,但他给儿子要来了锦衣卫的编制,让自己的三代后人都成了锦衣卫的中层领导。杨廷和当年和正德皇帝不和,一度推辞过正德送给的锦衣卫正千户编制(锦衣卫总共才22个千户编制),这事很出名,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的曾孙就在锦衣卫中当四品的世袭佥事,他家该要编制时真不在乎锦衣卫的名声。王守仁、夏言、徐阶、严嵩、刘天河(兵部尚书)、王崇古(他孙子王襄毅还是大权在握、名声很差的锦衣卫大佬)、田乐(兵部尚书,他孙子是锦衣卫一把手田尔树)等明朝顶级文官大佬都有子弟进入锦衣卫,甚至成了锦衣卫高层领导。
这些明代顶级大佬的后人在锦衣卫中混有不少有利条件,他们的儿孙直接入编,考试升迁时也不考武功,只要求这些人会背一些兵书就行,对于高官子弟这是一条少为人知的快车道。顶级文官们嘴上骂着锦衣卫祸国殃民,私下里却比拼自己有几个子弟进入锦衣卫,谁要是连荫封的锦衣卫官衔都要不到,儿孙穿不上飞鱼服,他都不好意思和尚书、大学生同行打招呼。因为明末文官后裔在锦衣卫中的数量众多,他们又和东林党、复社成员有联系,崇祯年间就出现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不听崇祯招呼,私下投奔复社的骚操作。
虽然明朝制度规定“公、侯、伯、文武大臣及镇守、守备,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科道纠劾,治以重罪”,实际上明朝九边总兵都喜欢穿(有这个补充,就证明很普遍)。李如松不但可以穿飞鱼服,他弟弟李如桢更是可以名正言顺地穿飞鱼服,李如桢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和文官大佬们类似,明代的将军们也是谁要不到飞鱼服,谁就觉得丢脸。锦衣卫普通成员虽然可以穿飞鱼服,但他们还要从事喂大象、通下水道、处理疫情等工作,有时候还真不能穿着飞鱼服干这些工作。东厂和锦衣卫的情报人员很多可是没编制的临时工,他们还真没有飞鱼服。
在明代飞鱼服就是最顶级的制服,有让很多人宁可违规也要穿的诱惑力。今天皇上早就没了,怎么很多人脑子还这么封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