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车市风云变幻,但谁能想到,闷声发大财的吉利,竟然在2024年交出了如此惊艳的答卷!营收净利双双历史新高,新能源渗透率更是直逼60%,这背后是吉利在新能源转型上的成功,还是仅仅是运气?这可不是简单的财报数字,而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更是对那些还在观望,甚至还在抱着燃油车不放的企业发出的灵魂拷问。 在一片“电动化”的喧嚣声中,吉利选择了一条看似保守却最终收获颇丰的道路,其成功经验到底能否复制?这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吉利2024年的“辉煌战绩”。2402亿的营收,166亿的归母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200%!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相当于某些新势力车企一年的总销量了!这些数字背后,是吉利汽车217.7万辆的总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达到了88.8万辆,同比暴涨92%。 要知道,这可是在整个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取得的成绩,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更令人瞩目的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全年达到50%,第四季度更是突破60%!这说明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已初见成效,成功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二阵营。
而吉利能取得这样成绩,离不开其在高端新能源品牌上的发力。极氪品牌销量突破22.2万辆,同比增长87%,单车平均售价近30万元,这展现了吉利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实力。领克品牌表现同样亮眼,销量突破28万辆,同比增长近30%,这说明吉利在品牌力提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吉利银河系列更是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其性价比和产品力成为其成功的基石。 这三个品牌,分别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产品矩阵。 这与某些新势力车企“一招鲜吃遍天”的策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吉利的稳扎稳打,让其在不同价位区间都能分得一杯羹,规避了单一产品线带来的风险。
然而,吉利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背后是长期以来对技术研发的大力投入。2024年,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高达159亿元,同比增长13%。这笔巨额投资,换来了神盾短刀电池、金砖电池、800V高压架构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技术让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了技术优势。 同时,吉利积极推进集团旗下品牌的整合协同,几何、翼真品牌并入银河品牌,极氪和领克整合成立极氪科技集团,这种战略整合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并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力。
但这并不是说吉利就高枕无忧了。 CEO桂生悦在财报发布会上就表示,虽然数据喜人,但仍不算亮丽。他坦言,与排名第一的新能源车企仍有不小差距,产品矩阵仍需完善。 这就需要吉利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的投放速度。吉利计划2025年推出1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吉利银河品牌将推出5款,极氪和领克品牌也将分别推出3款和2款新车型。 这些新车型将在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增强吉利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吉利计划在第四季度推出第五代超醇电混产品,这将是其在技术创新上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吉利并没有盲目追逐新能源,而是选择了“油电并举”的策略。 这在当前新能源全面普及的大环境下,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桂生悦认为,未来2-3年后,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油电平权”时代,拥有燃油车产品的企业将更有竞争力。 这种观点无疑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也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吉利对未来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也有人质疑这是保守的策略,错失了全面拥抱新能源的最佳时机。 但无论如何,吉利的“油电并举”战略,展现了其对市场风险的预判能力和稳健的经营风格。
吉利的另一个策略是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战战兢兢”。 不同于一些新势力车企的“激进”策略,吉利选择稳步推进智能驾驶技术。 桂生悦强调,安全永远是智能驾驶的最高宗旨。 吉利不会为了追求销量而草率推出智能驾驶功能,而是要确保技术的成熟性和安全性。 这种谨慎态度,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损失一些市场份额,但却能为吉利汽车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吉利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也并非一无所获。 其自主研发的“龙鹰一号”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银河FlymeAuto车机系统,以及极氪KR AI大模型等技术,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吉利还推出了统一的智驾解决方案——千里浩瀚,涵盖了不同层级的智驾功能,并与华为等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这说明吉利在智能驾驶领域并非没有技术积累和布局,其“稳扎稳打”的策略并非消极怠工,而是对于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风险的权衡。
吉利汽车2024年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使其能够覆盖不同价位区间和消费群体。 其次,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使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竞争优势。 再次,其稳健的经营风格和风险控制意识,使其能够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 最后,其对安全性的重视,使其在智能驾驶领域保持谨慎态度,避免了盲目跟风和技术风险。
当然,吉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新势力车企的崛起对吉利构成了巨大压力。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将是吉利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同时,全球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也对吉利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油电并举”的战略能否最终成功,也需要时间的检验。
总而言之,吉利汽车2024年的业绩报告,不仅是一份亮眼的财务报表,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探索。 吉利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车企学习和借鉴。 但我们也要看到,吉利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无论吉利的“油电并举”策略最终成功与否,它都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吉利汽车如何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 其2025年的目标是271万辆的总销量,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150万辆,这无疑是对其自身实力的巨大考验,也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一次预判。 数据说话,吉利能否兑现承诺,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