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音乐对于道德的促进作用

探微心理 2023-03-08 17:09:2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思政课堂的重视,学校的美育也逐渐得到重视。

音乐课是实现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社会道德的常见媒介之一。自春秋时期起,儒家所奉行的音乐观就是音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孔子认为在音乐学习和道德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

对于音乐对美德的促进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音乐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对于音乐促进亲社会行为的解释目前多集中于音乐及其歌词对情绪的积极影响、音乐所能引起的同步性对于亲社会行为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音乐中的不同音乐成分如音调、音色、音乐速度等对于人们心情、行为的影响也逐渐随着音乐心理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各个研究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元素中,音高方向是构成音乐旋律轮廓的基础元素,分为上行、下行两种方向,作曲家通常会借助于音高这种“向上”“向下”的空间动作表象来进行音乐情感意像的隐喻性传递,比如音高方向向上对应积极,音高方向向下对应消极。

具身认知语言观思潮的推动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对于理解音乐语义,对于理解音乐中的情绪时,对音乐动作表征提取的重要性,音乐动作表征即音乐中代表向上动作和向下动作的表征部分。

然而对于音乐的感知与道德之间的直接关系目前尚缺乏实证性的探讨。由此引出思考:关于道德概念是否存在音高隐喻以及音高和道德之间存在的这种隐喻联结是否会进一步对道德判断及人们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将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音高方向隐喻对道德概念的影响

实验一采用了跨通道语义启动范式,探究在道德概念的认知领域是否存在着道德概念的音高方向隐喻。实验结果证实,道德概念的音高隐喻联结确实存在,即存在着音高方向向上对应道德,音高方向向下对应不道德这样的隐喻联结。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人们通过始源域即简单的、熟悉的具体概念去解释目标域即复杂的、陌生的抽象概念。根据这一理论再结合具身认知的观点,概念的形成也是我们以身体为中心,往往我们最先熟知的概念也是基于身体的。

对于道德概念来说,我们也会通过对音高方向的概念特征映射到道德概念来完成自身对其的理解。音高方向隐喻向道德概念进行映射的过程主要有四步:

首先,个体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音乐的感知觉经验中形成了关于音高方向向上上升,音高方向向下下降这样的始源域。

之后,人们在听到音高方向向上的音乐材料时会有上升感,在听到音高方向向下的音乐材料时会有下降感。最后,人们会借助于上升,下降这样的概念图式去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理解的、较为不熟悉的抽象的道德概念。

道德概念的道德和不道德与音高方向的上升和下降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层面上的联结。音高方向向上与人们体验到上升感有相似的意义,而道德又与上升方向相联结,二者间具有相似的心理意义,因此它们之间具有隐喻一致性。

而音高方向向下与人们体验到下降感有相似的意义,而不道德又与下降方向相联结,二者间具有相似的心理意义,因此它们之间具有隐喻一致性。

在实验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当被试在对道德词汇进行加工反应时,音高方向的知觉信息和音高方向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均被自动化激活,进而对道德概念的加工理解产生了影响。

当抽象的道德概念词如诚实与音高方向向上的音乐材料一同呈现,或不道德概念词如偷窃与音高方向向下的音乐材料一同呈现时,由于二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即隐喻一致性,在对其进行加工时,被试的反应就更快更为准确。

反之,当二者所具有的心理意义相反时,当被试在对道德概念进行加工时,就会出现两者之间不同意义的竞争,对概念的加工产生干扰,因而被试的反应就会更慢更不准确。

相反,如果在道德词汇呈现的同时音乐材料的音高方向向下时,由于两者之间的心理意义不匹配,导致被试对其的判断出现了干扰,对道德词汇的判断反应就会更慢,当呈现不道德词的同时呈现的音乐材料音高方向向上时情况亦是如此。

音高方向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实验二建立在实验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道德概念的音高方向隐喻是否会对更为复杂的道德活动——道德判断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音高方向隐喻会对个体的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即被试在对于道德事件的道德程度进行评价判断时,被试对于背景音为音高方向向上的道德故事评分高于背景音为音高方向向下的道德故事的评分。

而对于不道德事件的道德程度进行评价判断时,被试对音高方向向下的评分低于音高方向向上的评分,认为当音高方向向下与不道德事件存在心理一致性时,被试会倾向于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更为不道德。

因此可以看出,音高方向不仅会对道德概念的加工产生影响,也会对更加复杂的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其影响方向为个体的行为会朝着与该隐喻一致性的方向去评价。

即音高方向向上表征道德,在背景音乐材料音高方向向上的情况下,被试对事件的评价朝向道德这一方向偏移,音高方向向下表征不道德,在背景音乐材料音高方向向下的情况下,被试对事件的评价朝向不道德这一方向偏移。

但实验结果也发现,音高方向隐喻对道德两难事件的判断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与以往如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研究殷融,刘钊的道德概念的净脏隐喻研究都发现隐喻联结只对道德两难事件产生影响相反。可能原因有以下三点:

(1)可能是因为道德两难故事通常具有的价值观和故事的冲突,法与理,情与理的冲突本身冲突过大,而这个隐喻联结作用相对于这个冲突而言作用还不足以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2)这也可能跟实验采用的研究设计有关,前人采用的是被试间设计,而本实验采用的是被试内设计。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同一被试而言,隐喻联结主要能对典型道德事件和典型不道德事件产生影响,而对于不同被试,隐喻联结主要对道德两难事件产生影响。

(3)在实验过程中有专业学习音乐制作的被试在做完实验后给出反馈其所受音乐训练就是需要专业学习者的判断尽量不受音乐变化的影响,但这样的影响在被试中所占比例不太好估量。

实验二的结果也说明了道德道德判断的过程并不完全是理性推理的过程,人们在道德判断的过程中会自动化地运用身体的感知觉经验来进行道德判断,即这种经验的运用是无意识的、不经过理性加工的,这也符合具身道德的观点。

音高方向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实验三同样建立在实验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道德概念的音高方向隐喻是否会对道德行为,即道德培养过程中最希望落实到的道德实践中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涉及到进行与故事中相同道德行为或阻止与故事中相同的不道德行为的意愿程度时,音乐材料的音高方向作为来自外界的因素会影响其道德行为的意愿程度。

即非音乐组被试对于从事相同道德行为和阻止相同不道德行为的意愿程度在音高方向向上的条件下都比在音高方向向下的条件下要高,这说明音高方向能够对道德行为的意愿程度产生影响。

实验三中故事类型、音高方向和组别的三阶交互作用显著,这说明音高方向的隐喻效应在更为高级复杂的道德行动层面依然存在。

进一步事后检验分析发现对于无音乐经验的个体来说,在音高方向向下的情况下,对不道德故事和道德两难故事之间存在差异,而对于有音乐经验组在音高方向向下的情况下,对道德故事和不道德故事之间存在差异。

音乐经验对于道德决策的影响

实验一中词汇类型、音高方向和组别的三阶交互作用显著,实验二中故事类型、音高方向和组别的三阶交互作用边缘显著,实验三种故事类型、音高方向和组别的三阶交互作用显著。

综合三个实验来看,音乐经验会对道德概念的音高方向隐喻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更为复杂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层面也同样存在。

这种影响体现在有音乐经验的被试在实验一中对于音高方向与道德概念心理意义一致时反应比无音乐经验的被试更快更准确,即有音乐经验的个体的音高方向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更为紧密,故而对道德决策产生影响。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