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与新疆棉这个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百分百值 2024-12-01 15:58:35

优衣库与新疆棉这个事,我先给个结论

所有的新闻,现在发出来,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服务的,西方媒体不是什么好鸟

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公开说“优衣库不用新疆棉”,引起了咱们很多人的强烈不满

不满肯定是应该的,

不过,这个事到底是实际是怎么回事呢?

咱得找来原版的采访到底是什么样的

BBC原来采访柳井正的时长是9分半,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3分钟

我们看看这两者的区别,就能看出来剪辑者的别有用心

3分钟版(剪辑过的)

BBC的记者用英文问,“优衣库想做顾客能信的供应链,在仁泉和环境影响方面有透明度,这是不是因为优衣库是否使用新疆棉方面的争议,你在2021年的回答里既没肯定也没否定,你能澄清优衣库的产品里有用新疆棉的吗?”

柳井正则回答,“不,我们现在不用新疆棉。产品写了棉花用的哪的,实际上再说就郑智化了,问题到此为止吧”。注意,这段翻译字幕是英文的。

9分半版

日文原版里,BBC记者的原话是“考虑到环境和仁泉,是否对供应链进行了革新,新疆棉的话题几年前成了话题,您当时以政中治立为由没给回答,现在是否用了新疆棉花,能否给个答复”?

柳井正的日文原话回答是“没有使用新疆棉,你一定要聊是哪的棉花,唉再说就郑智化了,我们就此打住吧。”

区别

你可以看到,记者在3分钟和9分钟里面的话侧重点完全不一样,3分钟的问话和3分钟的答话能对上,9分钟的问话和9分钟的能对上,为什么呢?

这是实际上3分钟那个版本的记者问话,是后加上去的,这种手法,其实有点为人所不耻

而在柳井正的回答里,可以明晰地看到,经由后期的剪辑以及翻译时添加私货,在英文版中,柳井正所着重强调的乃是“我们现在不用新疆棉”,然而日文原版却是“没有使用新疆棉”。此二者的差异在于,前者所给予人的感受是原本使用了新疆棉,为了迎合西方的那种口嗨,从而刻意不再使用;后者的含义,并未表明原本是否使用,仅仅是说当下不使用,其意思存在极大的不同。

当然,柳井正还是说了不用新疆棉,等于说还是提供了素材,人家能用还是你自己做的不够

然后我们这边的媒体就开始借着这个素材“真嗨”,就开始蹭流量,形成批判浪潮

换个思路,换个主角

比如说,我们也总干那个绕道墨西哥向鹰酱出口的事

鹰酱来个记者,你们用了兔子的原料了吗?

出口商:没有没有,纯墨西哥的,你看看,上面还有墨西哥鸡肉卷的渣渣呢

这时候咱觉着,这出口商,真聪明

其实那上面还有老北京鸡肉卷的葱末呢

所谓老特上来要加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税,不也是冲着这个事来的么

其实用没用哪的原料,不就是个说法嘛

比如说我们经常说,阳澄湖大闸蟹、盘锦稻田蟹,更多的不都是洗澡蟹嘛

满世界的武夷山肉桂,武夷山才多大点地方,能出多少肉桂?还牛肉,马肉,巴掌大点的牛栏坑,能给你出多少茶叶?

某国外超市里说没有新疆枣,只有深圳枣、佛山枣,这不都一样嘛,深圳、佛山哪产枣啊,产出来,你觉着好吃么?

其实底智与不底智,原因不在于此

所谓的底智,也都是口嗨一下,那镜头、二维码、各种事物,底智不完的

真正的是用于价格牵制,形成竞争,让消费者能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

比如说手机,如果没有华为,苹果能卖到5万块钱一部

同样,没有苹果,(后面您自己补吧)

都是商人,都一样的,都需要有竞争对手,自己才能老实

所以说,媒体,都差不多

回扣一下第一节哈

所谓媒体,往往都是自带立场的

看每个报道的后面,都要看到他想让你看什么,想制造什么矛盾,想提出什么导向,想表明什么态度

媒体也需要竞争对手,你说的和他说的,怎么就不一样,为什么?谁不真实?谁打脸?

商业的社会,仅凭借“我有良心”,不好使,得有竞争对手才行

所以如果处于一个所有媒体都往一边倒的环境中

你就只好,自己多想想,多看看,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欢迎留言

0 阅读:0
百分百值

百分百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