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阳春已至,又到赏樱好时节 远看时,绯云绛雪 连成粉色花海 微风徐来,如纱似雾 走到近处,花团锦簇 含苞待放,羞赧得如同处子 凑到鼻前,闭眼一嗅 清香拂面而来 常言道,能入眼的 必要尝一尝好不好吃 我们可是连樱花也不能放过的 各大品牌都踩着春天的脚步 迫不及待蹭起了樱花的热度 突出自家的“春季限定”、“樱花联名” 每年春天 忍不住为了这粉粉嫩嫩的樱花口味剁手的 我看看有多少人…… 年年吃,年年吐槽 樱花真的是和食物犯冲 难吃得各有各的花样 /这些看着眼熟吗?你买过哪个?/ 你要是问“樱花味”到底是什么味道? 沐浴露、洗发水、护手霜、牙膏…… 没错,就是不像是个能吃的玩意儿 就算是这样 每年3月这些粉红色的包装 还是会充满所有网络平台 好不好吃重要吗? 一定要吃才是王道 在花样吃“樱花”之前 我们也正儿八经的赏过花 在中国的樱花 最早是出现在秦汉时期 当时还主要种植在宫廷皇族的院子里 这样算起来距今也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到了汉唐时期 樱花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 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盛况 樱花盛放大江南北 就开始有文人墨客鉴赏品评 比如唐代白居易的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南宋王僧达的 “初樱动时艳,擅藻的辉芳 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 据清代吴其浚在 《植物名实图考》 的记载: “冬海棠,生云南山中...... 冬初开红花,瓣长而圆 中有一缺,繁蕊中突出绿心一缕 春结红实长圆,大小如指,恒酸不可食” 这里面提到的冬海棠就是樱花的一种 在中国古代已经确认有 钟花樱、垂枝樱、山樱等多种樱花的引种栽培了 然而,赏樱只是中国人赏花文化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比如我们对梅花的热忱就远远大于赏樱 梅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与兰花,竹子和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 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明代陈洪绶画的梅花山鸟。图/视觉中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 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在严寒中 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就单看一个元代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 就足可以见中国人爱梅花到什么地步 他在九旦山植梅千株 他的《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 更有赵孟頫、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 有相当多名诗都是咏梅的 /王冕《梅花图》。图/视觉中国/ 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 记载了超过19个梅花的品种 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 还有刘世儒的《梅诸》、汪怠孝的《梅史》等等 足可见中国人对梅花的热爱程度了 /《群芳谱》。图/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 好好地聊樱花,怎么就扯到梅花上去了? 因为关于赏花这件事 中国人“赏梅”的浪漫主义情怀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是我们让赏花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并对周边的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如日本的赏樱文化 最早是起源于中国的“赏梅” “在日本,赏花之风始于赏梅 虽然樱花是日本的代表 但玩赏之风源于贵族们效仿中国传来的赏梅习俗” (摘自日本学者西川松之助《花と日本文化》) 据《樱大鉴》的介绍 在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0–794年) 相当于中国盛唐到中唐前期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 当时日本已有樱花 但当时的贵族最欣赏的 经常作和歌、汉诗来吟咏的 不是樱花,而是梅花 /日本江户时期的梅花图。图/视觉中国/ 有《万叶集》为证 这本描写植物的风物诗中 其中涉及比喻的166种植物 樱花只占其中的第8位 有关吟咏梅花的诗作有118篇 但是樱花的只有44首 从奈良时代之后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开始 随着经济逐渐稳定发展 日本的本土文化也逐渐兴盛起来 日子过好了,赏花习俗也开始多样起来 本土的樱花也渐渐代替外来的梅花 成为日本人最喜欢的春花 /葛饰北斋的画,远处白色的是樱花。图/视觉中国/ 还是看《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中 樱花和梅花诗歌的数量上明显看出来变化—— 在8世纪左右出版的《万叶集》中 咏樱的诗歌不到咏梅诗歌的二分之一; 但到了10世纪的《古今和歌集》 咏樱的诗歌反而是咏梅诗歌的两倍还多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和歌集,享有“日本之《诗经》”的美誉。收录了从仁德朝 至淳仁朝约四百五 十年间上自天皇王孙下至底层 民众 的和歌约四千五百余首。《古今和歌集》是继《万叶集》之后的第二部和歌集,成书于公元905年,是日本第一部“敕撰(天皇敕命编选)”的和歌集,与我国的《诗经》一样,反映了当时的人文风貌/ 和中国赏花的习俗一样 日本赏樱的风气也是从皇室贵族中兴起的 比如赏樱被称为 “花见” 的习俗 就源于日本平安时代皇宫中举行的樱花宴 据《源氏物语》的记载 在农历的二月二十号之后 藤壶皇后、朱雀院皇太子、亲王、公卿们 都会出席皇上举办的樱花宴 人们一边饮酒,一边探韵赋诗、吟咏樱花 /江户时代的樱花。图/视觉中国/ 这一时期过后 已经将春天的赏樱等同于“赏花” 在日语中“花”是一种泛称 但是提到赏花就一定指的是观赏樱花了 因此,赏花的习俗虽然缘起于中国 但是真正的樱花文化是在日本生根发芽 并名扬千里的 大岛樱 可以说是日本栽培樱花的“灵魂” 很多非常著名的樱花品种都含有大岛樱的血统 /大岛樱。图/视觉中国/ 比如河津樱是大岛樱与钟花樱桃的杂交; 关山樱是大岛樱与山樱花的杂交; 染井吉野樱则是大岛樱与大叶早樱的杂交 /染井吉野樱。图/视觉中国/ 由此不难看出 现代栽培樱花的品系带有极为鲜明的日本本土特色 “一目千本” 这个词就是形容 一眼望去,上千株樱花树绽放的绝美盛景 /樱花树下,穿着和服的少女。图/视觉中国/ 据记载,日本将军 丰臣秀吉 在吉水神社看到了这样的樱花盛景,非常喜欢 于是他从近江的大和山城引进七百株樱花树 品种有枝垂樱、染井吉野、山樱和八重樱等 种植在醍醐寺附近 /丰臣秀吉(1537年-1598年),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图/百度百科/ 丰臣秀吉想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赏樱胜地” 并且在寺内建了八座风格各异的茶室 邀请妻妾和公卿们一同参加赏花大会 /浮世绘风格三联画,描绘的是千代田江户城堡后宫的花见(赏花会)。图/Wikipedia/ 据说当天参加宴会的女性就多达一千多人 而且每个女眷更是专门为赏花准备了三套衣服 这番争奇斗艳的场面 还真是不分年代、不分国家啊 这次盛大的赏樱活动绝对称得上是空前绝后 “花の醍醐”也在历史上留下雅名 /钟花樱。图/视觉中国/ 真正的平民赏樱文化开始于江户时代 这要得益于第八代幕府将军 德川吉宗 他在推动“享保改革”时 为了改善江户脏乱差的环境,在江户城广种樱花 现在东京不少赏樱的绝佳地点都源自德川吉宗的时代 像是隅田川堤,小金井堤,玉川上水路沿岸等等 /德川吉宗(1684年-1751年),江户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将军(1716-1745年在位),“享保改革”的推行者,被誉为江户幕府的“中兴之祖”。图/百度百科/ 更有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中 记载了江户二十一处赏樱胜地 这些浮世绘作品里把“花见” 这种百姓们喜欢的赏花节日 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种独特又热闹的赏樱节日 让日本人把整个春天等同于樱花的绽放与凋谢 还把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来爱着 如今,3月份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 当我们在感叹春天真是万物复苏 充满希望之美的时候 日本人看着眼前的樱花美景感受到的 却是 “物哀之叹” “樱花七日” 是日本的一句谚语 意思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是7天 所以樱花短暂的生命 在《讲谈社日本百科全书》中被认为是 象征了“日本人心目中那种仅属刹那的美” /关山樱。图/视觉中国/ 这种有点悲情的赏樱心情 早在8世纪的诗集《万叶集》中就表现出来了 诗集中都是以樱花比喻为情所苦 最终殉情的女子 把樱花消逝的美感与少女的香消玉殒连结在一起 /《三樱神社宝物展》(1799年)。图/视觉中国/ 日本古籍《新古今集》中曾有和歌道: “人生如梦幻,光阴似水奈何去,怅然渡流年 赏花痛感良辰短,春去悠然” 人生苦短虚无的伤感之情 他们认为生命短暂,在最美的时候结束 是一种凄美的壮烈 所以樱花才与日本的 “物哀文化” 联系在一起了 那么什么是物哀? 它代表的是悲观厌世的价值观吗? 物哀其实就是 “物之哀” 主要指一种感觉,一种体会或情绪 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触景生情 但其实“哀”不一定就是忧思 也可以是感动或细腻的情绪表达 一种细腻、幽玄、静寂的意境氛围 这在日本文学中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类 在作品中大多体现出 安静、孤寂、自怜自叹的文学情境 日本人最早的物哀美学表达 体现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 这位平安时代的女作家宣扬了一种极致的“物哀”思想 在体会世事变迁 四季更迭的过程中感知人生的意义 从而发现 “物之美” /江户时代的樱花。图/视觉中国/ 而在中国,我们的关注点在“开始”上 寒冬已去,暖意回升 樱花在一年之计的春天盛开 象征的是希望和美好 并不会和生命的逝去联系起来 这与日本的生命价值观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从古至今的理念中 象征生命的是松、柏等植物 万古长青,永不凋落才是生命应该有的力量和长度 这也与我们文化里 追求 长盛不衰、福寿永年 的价值观比较符合 所以在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下 中国文化中对樱花的热衷 更多的是用樱花来形容淡泊高洁的品质 比如樱花往往飘落就在一瞬间,无牵无挂 如果一切终将逝去 那么此刻的存在才是最美的 你最近出门赏花了吗 ? 来留言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