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在谁手?舍身忘死以当之"。这句《三国演义》中的诗句,道出了大国博弈的生死之际。眼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挑衅中国,从台海问题到贸易战,从科技"打压"到外交施压,步步紧逼。然而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所动。如此冷静克制,却令特朗普恼羞成怒。他为何如此急迫地与中国对抗?
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把中国当作他最大的政治资本。"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句口号,本质上是向美国民众承诺要遏制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先是在贸易战上对中国发难,接着在科技领域全面封锁,甚至对TikTok、微信等中国应用大打出手。如今,他又签署行政命令,要禁止美国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8款中国应用交易。
面对如此强硬的挑衅,中方始终保持克制。无论是微信、TikTok被禁,还是支付宝、WPS等应用被围剿,中方都没有采取过激反制措施。这份定力与胸襟,让特朗普找不到发力点,也让他日益恼怒。
美国一系列对华措施背后,目的很明显。一方面,特朗普希望在总统大选中利用"反中"来拉抬选情;另一方面,他想为继任者拜登设置更多对华政策的"枷锁",让美国对华强硬路线"不可逆"。最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高喊"美国优先",一边却令美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内部撕裂。
佐治亚州参议员选举中,共和党的失利,让特朗普成为"1932年以来第一位在一届任期后既输掉白宫也输掉国会两院的总统"。这一记重创,让他更加急于在对华问题上展示"强硬",以挽回面子。然而,这种单纯的对抗姿态,除了满足部分美国民众的短期情绪外,对美国自身没有任何好处。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特朗普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的连番举措,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已是强弩之末。相反,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美方这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的做法,不过是"霸凌霸道霸权行径的又一例证",损人不利己。
即使特朗普再怎么"最后疯狂",中国大陆也绝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在台海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不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解密对台"六项保证",派遣卫生官员赴台,这些把戏都被中方看得一清二楚。而蔡英文当局甘当特朗普政府的"反中抗陆"急先锋,更是为祸岛内民众。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政府匆忙推出限制美中关系的惩罚措施,希望诱使中国进行报复,进一步恶化两国关系,束缚拜登的双手。"
这种卑劣伎俩,简直就是"引火烧身"的愚蠢之举。中国有句古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特朗普政府借口"国家安全"打压中国企业,不过是为其霸权行径寻找借口罢了。像这种不讲理、不讲法的行为,最终只会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中失去信誉。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对于美国的种种挑衅,中国始终保持克制,是因为明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但克制不代表软弱,忍让不代表妥协。一旦美方触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底线,必将迎来强有力的反制。
近代史上,中国曾被西方列强欺凌逼迫。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100年前的弱国。任何企图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图谋,都注定失败。特朗普急于在中国主导领域挑起巅峰对决,却不明白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发展是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历史必然。
美国政坛的精明人士,包括老布什的重要幕僚,都已看清这点:"该命令是在最后关头试图束缚拜登手脚的枷锁。"而被特朗普不断刁难压迫的中国企业,更是在艰难环境中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比如华为在被断供后仍创造了销售奇迹。
与中国打贸易战、科技战,最终吃亏的只会是美国自己。一意孤行的特朗普,看似在对中国施压,实则是在毁坏美国的国际信誉。美国选择与中国为敌,等于选择与全球最大的市场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为敌,这绝非明智之举。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特朗普政府不顾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心只想着如何阻止中国发展,这种短视行为最终必将被历史抛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美国的这波疯狂举动,既不可怕,也不可低估。中国需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无论特朗普如何恼羞成怒,中国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应对一切挑战。历史终将证明,真正强大的国家,不是靠遏制他国而获得的短暂优势,而是靠自身不懈的奋斗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