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说过:“食色,性也”。只要是男人都喜欢漂亮的女人,这是人的本性。饱暖思淫欲也属正常,有许多的名言警句都描述这种现象。然而,有这样一首诗“石榴裙下无君子,杨柳丛中有客人”流传甚广。具体什么意思?究竟有何深意?
《石榴裙下无君子》出自杜甫诗集“相思”一文,全文如下:
石榴裙下无君子,
杨柳岸上有客人。
少年不知花落意,
待知单己坠红尘
这首诗意思是说,凡拜倒在女人石榴裙下的男人,没有一个称得上正人君子。花柳巷很多来来往往的客人,年轻的浪子不明白总会有花落凋零的一天。可是等到知道的那一天,已经坠入红尘,无法自拔。
当年轻男子见到心爱的女子,难免心神荡漾。有的想入非非,拜倒石榴裙下。
石榴裙是我国唐代的一种服饰,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他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显得俏丽动人。明代才子唐伯虎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可见石榴裙即便到了明朝依然受到女子的喜爱。
我们现在说一个男生为一个女生倾倒,就会说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意思是这个女生的美丽动人,让该男子拜服,情愿俯首称臣。
有意思的是,拜倒在石榴裙最开始的就是一群真正的大臣。
传说杨贵妃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听到以后,觉得自己爱妃受到委屈,下令文官武将,见了杨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于是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也就流传千年。
“杨柳丛中有客人”意思是杨树和柳树丛中是遮阳的好地方,会有客人为求阴凉而到杨柳丛中去。古人喜欢用杨柳来送别友人,我们熟知的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就是以柳代情,可见柳树在传统文化中不同寻常的地位。
从古人这两句诗句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如果想做朋友,想做友人,就不要同时去爱上一位女人,因为同时拜倒在石榴裙下,只能使友人成仇人,甚至会造成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