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车轮不是越正越好,为啥很多厂家要把车轮弄斜?这样安全吗?

科普班的春天 2024-06-02 19:40:34

第一,为了平衡路面倾斜,路面都是斜的利于排水,车子轮子不做这样的设计方向盘就跟着路面倾斜方向转。除此之外,独立悬挂,轮胎磨偏很正常。平时代步,不跑山路,两万左右做一次四轮定位,数据正常就没问题。要是吃胎,上千公里就能把轮胎磨爆。

第二,主轴后倾是为了稳定,跟单车摩托车的一样,车速快了之后就很难大幅度打方向。主轴内倾是起方向自动回直!一般漂移车的内倾角会大一些!前轮前束是消除两边车轮的内应力可以保证车辆高速直线行驶,外八就是为了高速过弯时保证轮胎与路面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赛车的外八会明显一点。

第三,摩擦力大小只有接触面粗糙度和正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外倾改装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像小便一样不清楚摩擦力物理定律,另一种就是为了好看。

第四,我第一部是标志505,那时候年纪小对车啥也不懂,方向盘又偏又抖,找人做定位反复几次来回找师傅定位都不行,交一次钱六十块可以做两次的,凑合着用吧,第二部爱丽舍,换了轮胎做定位,也是不行,往左偏,但是方向盘不抖,这时候对车有一些了解了,继续找定位的师傅再调,因为交了钱可以再做一次,还是不行,哎现在用的是第三部爱丽舍了,自己调定位,满意得很,时速一百公里以上可以完全放开手不跑偏,低速转弯打尽方向也不会转向过度,回转方向自动有回力转向力度不重也不会太轻,太轻了容易转向过度轮子不稳。

第五,对于前轮定位,说简单可以很简单,说复杂可以说很复杂,能为一台旧车调节出精准的车轮定位效果的都是大师傅,我用过几台法系旧车找定位师傅做了几十次定位都没有一次满意的,硬着头皮自已学自已摸索反反复复才终于领悟到了调节前轮的判断方法调节技巧定位的要素等问题,没办法,穷人也要有开车的需求,更需要开操控出色的车辆需求,一辆车好不好开,车轮定位是关键。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10 阅读:6925

评论列表

森记

森记

11
2024-06-07 21:47

最简单的,调好前束基本都好开的,自己拉尺调都可以

不痛执着

不痛执着

8
2024-06-06 10:52

摩擦力只与质量有关

宣城老赖杨敏峰骗钱不还 回复 08-04 06:37
摩擦系数了解一下?

啊祖 回复 08-04 09:10
初中物理回炉一下?

用户17xxx73

用户17xxx73

7
2024-06-10 10:27

还科普,搞笑的吧!

zyf45126

zyf45126

6
2024-06-07 22:55

第三,摩擦力大小只有接触面粗糙度和正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外倾改装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像小便一样不清楚摩擦力物理定律,另一种就是为了[笑着哭]像大便一样好看。[捂嘴巴][思考]

ryd643

ryd643

5
2024-06-08 23:59

那么你的车100%有问题,正常跑直路,只要是正常的车99.9999999%都向右跑偏

能吃能睡 回复 06-18 06:13
地球自转对运动物体有一个顺时针方向的力,另外道路排水通常中间高两侧低,只要物理方向取直的车肯定向右偏!松手跑直得向左调整

ryd643 回复 能吃能睡 06-18 07:20
回答正确,就是排水问题

wen

wen

3
2024-07-06 02:02

我的车找了两间店都没调正,自己动手,钻车底摸索着调了几次,终于正了。[点赞]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

2
2024-06-04 12:45

前轮外倾,前轮前束。

ryd643 回复 06-08 23:57
还有主销内倾

嘎斯51A 回复 08-14 23:42
前轮外倾、前轮前束,还有主销内倾、主销后倾。这是前轮定位四要素。说是“前轮外倾”,绝大多数的车型也是外倾的,但是也有个别特殊的车型的前轮是内倾的,在专业角度来说,也还叫“前轮外倾”,只是外倾角的数值是用负值来表达。在网络汽车圈有时偶尔可以看到这样的前轮内倾的图片,但是贴子往往是说这个车子的前轮定位有问题。可能是不知道有些(很少很少,一般是高档的追求某些性能的车子)车型的前轮是内倾的。

嘎斯51A

嘎斯51A

2
2024-08-14 23:05

故弄玄虚的胡说八道扯卵谈。

用户10xxx92

用户10xxx92

1
2024-06-18 14:51

一状就正了,越壮越好开[笑着哭]

柳岸无花 回复 08-05 16:22
零前束的,摩擦少。带上点都会增加摩擦,就和保持转弯一样。

用户10xxx14

用户10xxx14

1
2024-07-19 22:32

麦弗逊最难调

用户47xxx75

用户47xxx75

2024-08-13 00:41

没出事故怎么摆都是安全的[笑着哭]

科普班的春天

科普班的春天

写奇妙趣事 答科文趣事 品所见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