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高中教师,每年高考结束后我都会特别关注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
前几天,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广东一位考生以633分的成绩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却因为调剂导致学费从每年6000元暴涨到13.5万元,最终不得不选择复读。
这个案例让我深感痛心,也再次提醒我们: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环节上,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回顾这个案例,这位考生的分数在广东省排名6757位,完全可以上一所不错的985高校。
他填报了南方科技大学的701专业组,希望能够就读物理学专业。
这个专业组除了物理学,还包含了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生物医学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勾选了“服从调剂”选项,结果因为物理学专业竞争激烈,被调剂到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也随之暴涨了22倍。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要仔细研究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情况。
很多高校会把普通专业和中外合作专业放在同一个专业组内,学费差异可能非常大。
我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把专业组内的每个专业都仔细研究一遍,特别要关注专业性质、培养方案和收费标准。
第二,要慎重对待“服从调剂”选项。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可能影响到未来四年的重要决定。
我经常告诉学生,“服从调剂”不是一个随意可以打的勾,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重要选择。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就更要谨慎考虑是否接受调剂。
第三,要充分重视高校的提醒信息。在这个案例中,南方科技大学其实已经多次发送短信提醒考生,如果不想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不要勾选服从调剂。但遗憾的是,这个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现在的高考确实是在考验学生,更是在考验家长。
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建校只有12年,但发展势头很好,今年在广东的投档线甚至超过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有62位院士,采用全英文教学,这些都很吸引人。
但是,选择大学不能只看学校的名气,还要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人特点。
说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觉得也需要理性看待。
这类项目确实学费较高,但也有其独特优势:可以接受较低分数,同时能获得国内外双学位,而且往往会引入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
这种教育模式是否适合自己,需要家庭根据自身条件认真权衡。
面对这样的案例,我想给即将填报高考志愿的考生和家长几点建议:
提前做好功课 ,全面了解心仪学校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和收费标准。
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关注学校官方网站、招生办公众号,及时了解招生动态。
制定多套志愿方案,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
理性看待调剂,在填报志愿时就要考虑清楚调剂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虽然这位考生最终选择了复读,但我相信这个经历对他来说未必是坏事。
有时候,一次挫折可能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成长。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引起更多考生和家长的重视,在填报志愿时多一份细心,少一些遗憾。
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愿每一位考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理想。
duyongkai
放屁,你不勾选服从调剂,根本就不会有录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