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交流时,你是否会习惯性地在句子结尾添加句号呢?
近来,日本的社交网络上流行起一个话题:不少年轻人认为在信息末尾加句号似乎令人恐惧。许多人表示,句号带来的是一种冰冷和缺乏感情的感觉,无法揣摩对方的真实态度。
因此,有人质疑到,尽管学校教授的写作规范中句号是必不可少的,怎么现在反而成了一种不受欢迎的做法呢?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日本年轻人对此的看法——
最近,一位日本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在 LINE 上给一位年轻人发信息时,因为句末的句号反而吓到了对方。
这一事件挑起了公众对于是否应该在发送的文字讯息中使用句号的广泛讨论。
在这次议题中,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晨间资讯节目「めざまし8」制作了一期专题报导
邀请街头年轻人分享他们对收到加句号信息的感受。
一位十几岁的学生回应道:“好可怕!好可怕! ”
他补充说:“句号真的很可怕。 ”
另一位学生解释:“因为句号是个很基础的标点符号,所以让人觉得对方似乎在生气,传递出一种冰冷的情感。”
还有学生表示:“句号总让人觉得有些可怕,像是隐藏了某种情绪。”
一名二十多岁的学生更深入分析:“即使文字本身没有表达愤怒,因为句号的存在会让人不安……”
他继续说:“会感到某种威压,仿佛对方在迫使你接受某种立场。”
另有年轻人指出:“句号的存在,让人不易理解语调到底是上扬还是下降,增添了交流的模糊性。”
许多年轻人一致表示,句号给人一种误解,以为对方在传递愤怒的信息。
而对于中年人而言,他们的感受截然不同。
一位四十多岁的员工分享:“真的吗?我加句号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那样的可能性。”
“传信息时加句号纯粹是因为和写文章、电子邮件的习惯相同,写完就自然地加上了。”
另一位则表示:“涉及公事时,我无论如何都会加句号。”
节目中专家建议,信息结尾如果不想让人产生误会,要么不加任何符号,要么用感叹号或表情符号给人增添亲切感。
那么,你平时传讯息时,有没有加句号的习惯呢?是否也考虑过别人如何解读这些标点符号背后的情绪呢?
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在即时通信中如何运用标点符号,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与情感的真诚。通过调整这些小细节,不仅能让对话更流畅,也许还能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共鸣。
在这日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如何恰当地利用这些细微的书写方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