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深秋,一位年过六旬的开国少将,怀着未了的心愿,悄然踏上了川东南的土地。他带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寻找一位曾救过他命的农民。50年前,这位将军还是个身负重伤的红军小战士,奄奄一息时,土家族农民李木富一家冒险收留了他。时光荏苒,当地村民早已不记得这段往事。
然而,李木富听闻有将军寻恩人时,心中一震:“难道是那个小红军?”
与敌激战,不幸负伤
1934年,18岁的段苏权,这个年轻的红军独立师政委,正带领着800多名红军战士穿梭在黔东的山林中。他们的任务极为艰巨:迷惑敌军,掩护主力红二、六军团顺利东进。
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泽的战术相当成功,黔军军阀王家烈果然上当了,调集了11个团、1万多士兵,疯狂围剿这支仅800余人的独立师。
战斗接二连三地爆发。山间枪声不绝,红军战士们在险峻的山路上与敌军周旋,每一场交火都像是走钢丝,稍有不慎便可能全军覆没。段苏权不仅要指挥战斗,还要时刻提防敌军的伏击。
11月25日的清晨,独立师已经被逼到了秀山邑梅地区,前路已被封死,后有追兵,红军战士们节节败退。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段苏权带人突围时,敌军地主武装何良成的部队突然从侧翼杀出,子弹如雨点般射来。混乱之中,一发子弹精准地击中了段苏权的左脚踝,强烈的疼痛瞬间击垮了他的行动能力,他重重地摔倒在地。
“政委!快上担架,我们护着你走!”战士们焦急地围了上来,企图将他抬走。
“不行!你们不能因为我牺牲更多人!”他的声音因为疼痛而显得有些沙哑,但依旧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我留下来,掩护你们!快走!”战士们咬着牙,带着泪,向前冲去,逐渐消失在山林中。
段苏权拖着受伤的腿,独自在地上挣扎。就在段苏权几乎要失去意识的时候,一个小山坡边的枫树林映入他的眼帘。他强忍着剧痛,爬向树林,终于,他倒在了苏家坡的园埂脚下,彻底昏迷过去。
第二天清晨,几个村里的孩子跑来通知李木富:“李叔,苏家坡那边有个红军倒下了,快不行了!”李木富听闻此事,立刻喊上堂弟李木才,急忙赶往现场。
李木富一家冒险救助段苏权
两人急忙赶到苏家坡,当他们爬上岩坎,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段苏权蜷缩在地上,满是血污的衣服早已看不出红军的模样,脚踝处的伤口仍在渗血,整个人看起来奄奄一息,呼吸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李木富没有丝毫犹豫,俯身将段苏权背起,脚步匆匆往家中赶去。
李木富把段苏权轻轻放在床上,脱下他的鞋子,仔细检查脚踝的伤口。子弹打穿了脚踝,鲜血和泥土混在一起,伤口已经开始发炎。李木富的妻子杨妹看了看这触目惊心的伤口,眉头紧皱,“这可怎么治?光靠咱们家的草药恐怕顶不住。”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邻居苏仕华听说李木富家里救了一个重伤的红军,匆匆赶来帮忙。他低声说道:“不能把他留在家里,民团的人到处搜红军,藏得不够隐蔽,咱们全家都要遭殃。”李木富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忽然眼前一亮,“咱们把他藏到后山的岩洞里去,那地方隐蔽,没人会想到。”
当天夜里,李木富和苏仕华悄悄地把段苏权转移到了屋后的岩洞。岩洞位于山腰处,荆棘丛生,还有一片竹林遮掩,几乎没有人会发现这里。两人给岩洞铺上稻草和棉被,又带来了干粮和水,把段苏权安顿好。
“你放心吧,咱们会每天给你送吃的,你就在这里安心养伤。”李木富拍了拍段苏权的肩膀,尽量让他的心情放松。
日子一天天过去,段苏权的伤势却不见好转。伤口开始红肿发炎,烧得他昏昏沉沉,时常神志不清。
有一天,李木富从村里人那里听说,青山坪有个草药医生专治刀枪伤。那天夜里,李木富披上棉袄,顶着寒风出门,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终于在天亮时分赶到了青山坪。他找到那位草药医生,花了一吊铜钱买回了一副治枪伤的草药。
回到岩洞后,李木富小心翼翼地给段苏权换药。慢慢的,草药起了作用,段苏权的高烧终于退了,伤口也逐渐开始愈合。杨妹每隔几天就会煮荷包蛋送到岩洞,帮助段苏权补充体力。苏仕华也定期来看望,给他带些干粮和水。
40多天后,段苏权的伤口基本痊愈,他终于可以勉强站起来,拄着一根木棍在洞里行走。
行乞归乡,回归队伍
段苏权拄着一根粗糙的木棍,缓慢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的脚踝虽然已经痊愈,但每走几步,伤口处仍隐隐作痛。李木富站在村口,望着段苏权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一阵酸楚。
告别李木富一家后,段苏权开始了漫长的归队之路。没有通行证,没有地图,他只能凭借着对地形的模糊记忆和一颗永不放弃的心,踏上这条艰难的旅程。
一路上,段苏权风餐露宿。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不敢走官道,只能选择人迹罕至的小路,翻山越岭,躲避敌人的搜查。
有一次,段苏权在一个小村庄外的破庙里暂时休息,夜半时分,突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他急忙屏住呼吸,躲在庙后的一堆木柴里。火光越来越近,段苏权从缝隙中看到几个民团的人正提着火把,一边搜查,一边咒骂:“听说这附近有个红军,抓到了咱们就立功了!”最终,那些人没有发现他,恼怒地离开了。段苏权这才长出口气,浑身已被冷汗浸透。
经过漫长的跋涉,段苏权终于到达了湖南茶陵。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段德昌。父亲明白儿子的决心,便通过朋友帮忙联系到了红军老首长任弼时。经过几番周折,段苏权终于找到红军的组织,重新归队。
段苏权的报恩
1983年10月6日,段苏权,怀着50年来未解的心愿,从北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四川省秀山县。这片土地曾是他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负伤蒙难、被救命恩人李木富一家收留的地方。49年过去了,段苏权再次踏上这片故土,心中感慨万千。
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段苏权走遍了当年的战斗区域,寻找那些曾为他提供庇护的地方。他探访了不少村民,走访了5个当年他藏身的山洞,但因为时间久远,加上他当年为了躲避追捕并未透露姓名,也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李木富的踪迹始终未能找到。
在离开时,他只能将寻找恩人的重任托付给秀山县党史部门,希望他们能继续帮助他寻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
不久后,段苏权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了李木富的耳中。李木富此时已经86岁,而另一位曾参与救护的老人苏仕华也已经94岁高龄。令人遗憾的是,李木富的妻子杨桂花已经去世。
当段苏权收到秀山县党史研究室寄来的几位恩人的照片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为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段苏权多次寄钱给李木富等几位老人,其中一次便寄给李木富1000元。
1984年4月,为了表彰李木富老人当年救助红军的义举,中共秀山县委和县政府专门为他送去了一块写有“红军的亲人”的匾额,传达了段苏权的深切问候,同时也将段苏权寄来的款项亲手交给了李木富。
结语
段苏权与李木富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见证了革命岁月中人与人之间的深厚信任与无私付出。虽然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但那段在血与火中铸就的恩情始终未被遗忘。段苏权以实际行动回报了李木富一家当年冒着生命危险的救助,他的感激与李木富的善举相互辉映,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