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恩师钱复批判马英九:对年长者天生有敌意,用人过于刻薄

宇寰谈这个电影 2025-04-10 01:40:30

马英九,台湾政坛的风云人物,当过台湾地区领导人,名声在外,争议也不少。

可在2024年,他的恩师钱复站出来放话,批评他“对年长者天生有敌意,用人过于刻薄”。这话一出口,简直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个炸弹,台湾政界和舆论圈炸开了锅。

钱复是谁:马英九的引路人,政坛老将

要搞清楚钱复为啥批判马英九,先得知道钱复是个啥样的人物。钱复,1935年出生,浙江杭州人,家里背景挺牛。

他的爷爷钱鸿业是民国时期的检察官,因为不肯向汪精卫低头,被暗杀;他爸钱思亮是西南联大的化学家,学术圈的大咖。

钱复自己也不简单,1962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拿了个哲学博士学位,回台湾后进了行政系统,干过新闻部门的主管、外事部门的副手,算是政坛的资深玩家。

钱复跟蒋经国的关系很铁。蒋经国当政那会儿,钱复是他的心腹之一。

1981年,蒋经国需要个英文翻译,钱复就把还在美国念书的马英九推荐了过去。这一下,马英九直接进了蒋经国的核心圈子,从一个留学生摇身一变成了政治新星。

可以说,没钱复的这一推,马英九的政治路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钱复对马英九来说,既是老师,也是伯乐,两人的关系曾经亲得跟一家人似的。

后来,钱复的仕途也很顺。

他当过外事部门的负责人,搞了两岸交流,最出名的就是汪辜会谈。2005年彻底退出政坛。不过别看他退了,在国民党内部,钱复还是个有分量的元老,谁都得敬他三分。

可就是这么一位老前辈,晚年却对自己的得意门生开了炮。这背后,肯定有故事。

马英九的政治路:从翻译到领导人,风光与争议并存

再来说说马英九。他1950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湖南湘潭,后跟着父母到了台湾,在台北长大。他爸马鹤凌是国民党老党员,当过考核纪律委员会的副主任,对马英九要求特别严。

马英九小时候家里气氛严肃,规矩多,学习成绩倒是拔尖,上了台北建国中学,又考进台湾大学法律系。

后来他跑去美国留学,先在纽约大学拿了个法学硕士,又在哈佛大学读了个博士,之后钱复把他推荐给蒋经国,马英九回台湾当了英文翻译,从此踏进政坛。

蒋经国去世后,马英九没闲着,先是干了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后来又当过法务部长、政务委员。

他选上了台北市长,又成了国民党主席,更是在2008年和2012年两次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可谓是步步高升。

马英九当领导人的时候,最拿得出手的成绩就是两岸关系。他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搞了两岸经济合作,签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23个协议,两岸那几年还算太平。

可问题也不少。

他的经济政策被批得体无完肤,用人方面更是争议不断。有人说他清廉,有人说他无能,总之评价两极化。

钱复的批判之一:对年长者天生有敌意

钱复对马英九的批判,第一个点就是“对年长者天生有敌意”。这话听着挺狠,但钱复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有根有据。

钱复在接受赵少康采访时提到,马英九小时候被他爸马鹤凌管得特别严。家里跟军营似的,马英九稍微犯点错就得挨训。

这种环境下长大,马英九对权威既怕又有点逆反心理。

表面上,他对长辈客客气气,点头哈腰,可实际上,他心里对年长者的意见不怎么当回事。

2005年,马英九刚当上国民党主席那会儿,跟党内老一辈的关系就有点僵。比如有次高层会议,连战这些元老给了不少建议,马英九当场听着挺认真,一个劲儿点头。

可散会后,他压根没照着建议做,自己拍板定了主意。党内老人看在眼里,心里不痛快,但马英九好像没太在意。

钱复的批判之二:用人的刻薄

钱复的第二个批判,是说马英九“用人过于刻薄”。这话也不只是发牢骚,背后有不少真事撑着。

马英九特别信任金溥聪,这在政坛是公开的秘密。金溥聪跟马英九渊源深。1996年,马英九在政坛混得不顺,想回学术圈当国立政治大学的副教授。

金溥聪跑前跑后,帮他拉票说服教授,最后马英九才顺利上岗。从那以后,马英九对金溥聪死心塌地,信任得不得了。

2000年,马英九当台北市长时,钱复就看不下去,写信提醒他,别太依赖金溥聪,多听听别人的意见。马英九嘴上说会考虑,可一点没改。

2005年,他当了国民党主席,钱复又忍不住说了,说他身边“某人”已经让党内人人侧目,明显指的是金溥聪。

可马英九还是我行我素,继续重用金溥聪,把党内搞得派系林立,好多人受不了就走了。

金溥聪在党内口碑也不好,树敌太多,可马英九就是护着他。

结果呢,国民党内部人心散了,外面看着挺风光,里面早就乱成一锅粥。钱复觉得,马英九这种用人的毛病,是他政治生涯最大的败笔。

马英九当政那几年,国民党看着挺强,其实内忧外患。

2008年他上台时,民进党还很弱,几乎翻不了身;可到2016年他下台,民进党不仅卷土重来,还把国民党打得满地找牙。

为什么?

很大程度上就是马英九太宠金溥聪,党内中青年的骨干被得罪光了,凝聚力没了。

台湾政界有句玩笑话:“王金平没有敌人,马英九没有朋友。”这话糙理不糙。

马英九在人际关系上确实有点孤僻,身边就剩几个亲信,显得特别孤立。

钱复这时候跳出来批判,虽然晚了点,但句句戳中要害,把马英九的短板暴露得一清二楚。

马英九的功与过:清廉有余,人缘不足

马英九的政治生涯,怎么说呢?功过掺半。他清廉的名声不是吹的,两袖清风,没啥贪腐的黑点。

对两岸关系,他也真下了功夫,ECFA签下来,两岸那几年没打起来,算是个大功劳。可他用人上的毛病,对前辈的冷淡,确实拖了后腿。

钱复作为他的恩师,站出来说这些话,分量不一样。这不光是个人恩怨,更是对马英九政治遗产的一个评判。国民党从他手里走下坡路,跟他这些性格缺陷脱不了干系。

一个领导人,光靠清廉和政策不行,怎么带团队,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才是硬道理。

钱复这番批判,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马英九的真实面目,也提醒每一个想干大事的人:光有才华不够,得会带人,会团结人。不然,再大的舞台,也可能变成独角戏,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3 阅读:917
宇寰谈这个电影

宇寰谈这个电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