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2021年极危物种在珠海成功繁育,曾有一只吃鱼卡62根刺

暮云史记 2025-03-27 16:02:35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对于一些濒临灭绝或者处于极危状态的生物来说,是保证它们种群延续下去的重要手段。

然而想要破解一种生物的人工繁育技术并非一件易事,有可能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也是有可能的。

2021年9月19日,广州日报报道,从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一头堪称是世界首例的鱼宝宝诞生。

这是一种什么鱼呢,它的出生又有怎样特殊的意义?

——【·世界首例·】——

这种鱼类的名字十分拗口,它的学名叫做及达尖犁头鳐,属于尖犁头鳐科的一种大型软骨鱼类,外形兼具鲨鱼与鳐鱼的特点。

及达尖犁头鳐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包括红海、东非、印度洋、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以及中国的南海和东海等地,生活深度范围为1至75米,主要栖息于近海沿岸、珊瑚礁区域以及河口等浅水区域,属于底栖性鱼类。

成年及达尖犁头鳐的体长可达2.7米,体重超过100千克,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掠食者之一。

然而,由于生长缓慢、繁殖周期长,该物种的种群恢复能力较低,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已经被列为了极危物种。

因此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也在尝试对及达尖犁头鳐进行人工繁育,但是它们的人工繁育难度很高,一直没有人成功。

及达尖犁头鳐之所以难以人工繁育,这与它们的繁殖方式和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

它们属于卵胎生鱼类,母体在体内孵化胚胎,并在胚胎发育成熟后直接产下幼鱼,这种繁殖方式使其繁育周期较长,且胚胎在母体内的生长环境较为复杂,不易模拟。

由于卵胎生特性,胚胎在母体内依赖于母体提供营养物质,这对人工孵化技术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该物种需要8至10年才能达到性成熟,而人工养殖环境中的个体对于它们的喂养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是到了成熟时期,需要格外注意它们的身体状况。

在人工环境下,如何刺激及达尖犁头鳐的自然交配行为,并确保母体成功孕育和生产,也是一大难点。

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及达尖犁头鳐在孕期会变得十分脆弱,任何一点外界的刺激都有可能导致它们出现应激反应,胎儿不保。

因此在它们成功受孕之后,需要对雌性及达尖犁头鳐进行特别照顾,还要格外注意水质情况和外围环境。

到了怀孕后期,科研人员还会将雌性及达尖犁头鳐转移出来进行单独饲养,减少其他鱼类对它们的影响,保证它能顺利生产。

在科研人员精心照料8个月之后,这头雌性及达尖犁头鳐顺利生产,生下了一只不到1斤重的雄性鳐鱼。

幼鳐鱼在出生之后就被密切关注,经过40天的照顾,它的体长和体重都有所增长,并且已经可以自主采食,身体状况良好。

而它也是世界上首个人工繁育的及达尖犁头鳐,它的出生也意味着人们成功突破了及达尖犁头鳐的人工繁育技术。

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及达尖犁头鳐的数量在过去30至40年间下降超过80%,面临灭绝风险,人工繁育的成功为其种群恢复提供了新的希望。

—【·及达尖犁头鳐·】—

及达尖犁头鳐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作为底栖性鱼类,及达尖犁头鳐依靠其独特的体型在海底滑行,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藏在珊瑚礁或沙地中以规避天敌。

它的外形兼具鲨鱼与鳐鱼的特点,其头部扁平,前端宽阔,呈楔形,与底栖生活方式相适应,体表覆盖着灰色或棕褐色的皮肤,并散布着不规则的白色斑点,具有良好的伪装效果。

它的口位于身体腹侧,牙齿排列整齐,适合咬碎硬壳猎物,胸鳍宽大且延展,与头部几乎融为一体,使其在海底滑行时呈现出流畅的波浪运动。

此外,它的尾部较长,形态类似鲨鱼,但游泳方式更偏向鳐类,以波动胸鳍为主。

及达尖犁头鳐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包括甲壳类、软体动物和硬骨鱼,它们的牙齿适合咬碎贝类和甲壳动物,因此在海底掘食时能够轻松碾碎猎物的外壳。

然而科学家在研究及达尖犁头鳐的时候,曾经发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身为海洋中厉害的掠食者,及达尖犁头鳐也难逃吃鱼被卡鱼刺的命运。

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摄食方式比较特别,它们会整吞猎物,而不像某些掠食性鱼类会撕咬成小块。

它们的嘴巴相比于其他鱼嘴非常特别,几乎是平面的,因此它们在捕食的时候需要将猎物努力地推入自己口中。

而它们的牙齿同样扁平,且比较低矮,钝粗不平,杀伤力一般,但是摩擦力很强,能将猎物碾碎然后吃进去。

由于及达尖犁头鳐的咽喉构造较为紧密,若鱼刺较长或坚硬,可能会造成吞咽困难,甚至影响消化系统。

2017年,科学家在一头及达尖犁头鳐的嘴巴里发现了一根鱼刺,正明晃晃插在它的嘴巴里,之后科学家做了进一步的CT,结果发现它的整个嘴巴里都扎满了细小的鱼刺。

科学家将这些鱼刺全部取出,一共有62根,大多数都来自于扁魟。

虽然人不能和及达尖犁头鳐交流,但是想起自己或者其他人被鱼刺卡住的恐惧,这种滋味应该不好受。

为了解决鱼刺的问题,中国的专家也曾尝试过研究没有刺的鱼,让人们实验吃鱼自由,不再担心被卡喉。

2022年9月30日,光明网报道,已经有科研团队成功繁育除了没有肌间刺的武昌鱼。

除了武昌鱼之外,这项技术在鲫鱼、鲢鱼和草鱼等鱼身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这种鱼能够大规模繁殖并上市,人们就不需要再担心被鱼刺卡喉的烦恼。

参考:

广州日报《世界首例!长隆成功繁育极危物种及达尖犁头鳐》,2021-9-19

中国科普博览《即使是吃鱼经验丰富的海狗,也会死在这种危险的猎物手里》,2020-5-26

光明网《历时十年!“无刺”武昌鱼繁育成功》,2022-9-30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