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条申论心经》14-23

岸话公考 2021-09-25 09:20:35

《五十条申论心经》 14-23

编者“岸”:每天学一点,申论成绩“大变脸”

14.在谋篇布局时,要知晓:其实推导对策用不了那么多字(或者可以说,以大部分考生的水平来说,推导对策还推不了那么准、那么多、那么细)。同样是分别罗列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的题目,从材料中获得的问题(50%)+摘抄的对策(30%),实际上剩下需要推导的对策可能只有20%了。所以,在权衡字数的时候要做足相应考量。

15.根据近年国考申论来看,去“大作文化”可能成为趋势。以大型客观题替代大作文,难度主要体现在时间把握和平衡上,因时间关系必然直接影响成文质量高低。处理大型客观题(500字或超500字题型)整合多、思考久、推导慢、耗时长,在应试技巧和实战策略层面要提前做好准备。

16.在作答申论客观题分条缕析罗列问题和对策时,最好以主体为界区分开。否则,仅笼统以问题和对策为界作区分,并不清晰。此外,也不必苛求问题与对策一一对应。

17.申论词句阐释题成文结构。在单词(单元素)阐释题中,以“是什么+怎么办”逻辑成文;在多词(多元素)阐释题中,以“是什么+什么关系+怎么办”逻辑成文。此外,题干中可能还会涉及到其他要素,如作用、意义、危害、原因等,这些要根据实际情况整合进答案中,确保要点全面。

18.文章写作题常规制式操作(简述):

1-题目(应突出关键字与主题)

2-点题(应突显主题词,快速入题)

3-解题(应充分阐释分析主题)

4-论据(正所谓“有理有据”,“讲道理与摆事实并重”才能说服阅卷官。论据一定要有,否则就是“空对空”“车轱辘话绕弯弯”)

5-结尾(回扣主题)。

19.关于使用论据的个人思考。范文中论据篇幅比较大,论据论述比较丰富,延展性比较强,启发了我对于论据的理解:既然主题是给定的,观点是客观的,分析是基于观点而受限的,那么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哪里呢?

对,就是在论证环节。

日后可采取增加论据数量、延展论述等方式加以改进,从而提升文章质量和分数。

练多了后你会发现,丰富论据是一招“大杀器”,见效非常明显。

20.要有意识按既定逻辑成稿大作文。

首先,在题干给定资料中找到核心论点,将之换话为题。不合适体现在题目中的关键词,退而求其次,将之置于开题位置,开门见山地围绕其展开论述,并且简明扼要地将分论点精华揉入开头。

其次,根据给定资料梳理分论点,同时粗略地看一下其他材料(尤其是未使用过的材料),一方面是,看看有无可以提取的、贴合题意的分论点;另一方面是,看看有没有适合做论据的内容。

再次,思考一下分论点论证(或称论述)的逻辑,逐项对应,落笔成文。

最后,适当引申和拔高地展望一下,并且回扣一下主题(核心论点),收尾即可。

21.答公文写作或客观题如涉及分类,请勿苛求分类精准。对照市面上的参考答案,一些题目给定答案分类界限模糊,参考答案本身也未做到分类精准、严丝合缝。

经过个人审慎推敲,一些题目命题并不是很严谨,导致答案成文时按题干既定逻辑梳理,分层分类可操作性极差(亦或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如果苛求分类,则可能会因实操耗时长、难以执行等导致考场“事故”发生。

22.切忌僵化教条。举个极端点的例子,词句解释题结构完整也可以是90%的释义+10%(甚至只有一句话的)对策。要谨记,各类题型各要素间的配比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的。

切记严格遵循题干问法,严格依据“给定资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有理有据”应重“据”。申论大作文作答要求常见“有理有据”,说“理”应直接、准确表述,篇幅不必长,一两句即可,而论“据”则应占大多数,全面、多角度展开,结合观点充分阐述。

同时,因为部分材料中论据篇幅本身就比较大,论据的挖掘实际上与答客观题无异,所以通常来讲成文速度相对会比较快。

为便于组稿,在实际写作中,应客观结合题目给定资料,给定资料中“说理”的部分多,那么成文时应“重说理”;同理,“论证”的篇幅大,那么成文时应“重论证”。因地制宜,充分结合题干与给定资料进行写作。

此外,这也凸显了结构与逻辑在阅卷人实际阅卷中的重要性,所谓的“结构阅读法”就是阅卷人主抓文章某些关键节点,找笔者观点,在短时间内粗略与宏观地把握笔者所陈述的“说理”与“论据”,并将之作为赋分的感性基础。

(未完待续)

小岸荐读:

“六步走”轻松写出高分申论大作文

【合集】《我的公考之路》1-11章(全)

卷尾语

申论,申而论之,一言难尽,莫测高深,士称“玄学”。

事无巨细讲起来,大家也没耐心看。

在《岸话申论》系列,我将用有限的字数阐明申论的“道”和“术”。

我将从具象到抽象述说申论之“道”,以专题论“道”,“售卖”干货;也将辅以部分例题及题目解释,从抽象到具象,划出重难点和易错点,力争让读者阅而通“术”。

在保证观感顺畅、易于接受和吸收理解的前提下,兼顾“宏观与微观”“美感与实效”的平衡。

——小岸

0 阅读:20

岸话公考

简介:原创写手,公考趣谈、笔面试经验总结,体制内见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