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以1980万天价从老农手里买回《十咏图》

恒进观点 2024-10-24 17:26:13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一件珍稀的艺术品——《十咏图》,它不仅记录了宋代的文化风貌,更是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与智慧。

这幅画作背后的故事,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一段段令人动容的往事。

《十咏图》出自宋代著名词人张先之手。

张先以其优美的词作和深厚的文学造诣,与柳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大家齐名,被誉为文学界的佼佼者。

相传,张先在80岁高龄时迎娶了一位18岁的妙龄女子,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好友苏轼为此即兴赋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不仅成为了描述这段婚姻的经典,也成为后世形容老夫少妻的典故之一。

张先晚年时,为了纪念已故的父亲张维,创作了《十咏图》。

这幅作品以绢为底,施以色彩,尺寸为52厘米×125.4厘米,描绘了一幅山水人物的美丽画卷。

画中亭台楼阁掩映于绿树红花之中,环境幽雅,气象恢弘,展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太平盛世的场景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咏图》流传到了清朝,并成为皇家的收藏品。

画面上留有乾隆、嘉庆时期的宝玺,以及溥仪的印章,证明了它曾经的皇家身份。

然而,历史的风云变幻使得这幅画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他在此之前早已开始秘密转移宫内的珍贵文物。

据说,他通过各种手段将包括《十咏图》在内的许多珍品带出了皇宫。

在随后的日子里,溥仪的生活变得动荡不安,他带着这些文物辗转各地,甚至远赴东北。

1945年,随着日本战败,溥仪的伪满洲国政权崩溃,他在逃亡过程中不得不抛弃了许多随身携带的文物,这其中就包括部分珍贵的书画作品。

这些流散在外的文物被称作“东北货”,《十咏图》便是其中之一。

直至1995年秋天,一位老人带着这幅画走进了北京文物公司的办公室。

公司的总经理秦公一眼便认出了这是一件国宝级别的艺术品。

经过一系列专业的鉴定程序,包括启功、徐邦达、谢稚柳、刘九庵、傅熹年等知名专家的确认,《十咏图》的真伪得到了证实。

最终,在北京瀚海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竞得此画,使其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次竞拍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艺术品交易,更体现了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正如收藏界的大师张伯驹所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十咏图》的回归,不仅弥补了历史上的一段空白,更是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世人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 阅读:16

恒进观点

简介:探寻历史的足迹,发现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