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光头孟不明白 光头孟 北京
中国的版图应该有多大,哪些地方算是中国的自古以来。
前天我们说清了,中国宋朝以前的先辈们,如何定义中国这个概念的。我带大家回顾一下。
那时代主要是天下观念,中国是个文明概念,谁的文化等级高,谁就是中国。
昨天我们说清了,这个状态到了宋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质变,以及清朝又改变了什么。
用什么形式统治过才算是版图
清朝以前,汉唐元的统治范围也很大,甚至大得离谱,比如元朝的岭北行省。

比如唐朝的安西大都护府。

范围也大到包括中亚、西亚去了。
那今天我们怎么没人拿这些地图说事,为什么不把那些地方都自古以来一下?
因为统治跟统治不一样,唐朝时期的那种统治,用当时的话来讲叫做羁縻。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说:“羁,马络头也;縻,牛缰也”,引申为笼络控制。
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进驻维和部队,考虑到当时运输与通讯技术的落后,由内地补给当地驻军,几乎是不可能任务。
那怎么办呢?只能是在占领区借粮,就地补给,说白了我派兵过去,你还得出粮养我,你说这种军事统治能获得什么认同感?
所以,只要王朝整体实力一下降,对那些地区的统治就烟消云散。

那自然谈不上什么自古以来,你跟人家自古以来,人家内心对你也不认同,甚至敌对,但是大清对满、蒙、疆、藏的统治不一样,清朝在这些地方能建立起官僚体系,实现行政管制,甚至还达成了社会认同。
所以,这些地方直到清朝灭亡之时,对远在天边的北京朝廷都还有相当强的向心力。
这是汉唐元的那种统治比不上的。
这是怎么办到的
这就要说到章帝了,此人就是那张秋海棠地图的缔造者,乾隆皇帝。

乾隆晚年号称有十全武功,也就是十场自豪的军事成就,现在对这个十全的评价很两极,有的觉得他自己吹母牛屁股,有的觉得他烧钱玩。
得不偿失是你很常听到的说法,但是单纯看这个版图,秋海棠地图还真就这十全武功打出来的,来看乾隆自己写的《十全记》。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这里面准噶尔、回部与蒙古、新疆有关;金川、缅甸、廓尔喀与西南藏区有关;台湾、安南与东南沿海有关。
对照一下地图,除了老家满洲以外,秋海棠其他三个方向的版图,都跟乾隆的作为有直接关系。
说乾隆是秋海棠地图的缔造者恰如其分。
而且这还不是乾隆拿下哪了说哪,而是一开始可能就规划好了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乾隆并不是什么领土都要的,比如动手打准噶尔的同一年,就有人自己送上门来,乾隆十九年,位于菲律宾群岛的苏禄国,进贡国土一包,国王恳请将户口人丁,全都编入中国户籍。

乾隆直接拒绝了,看一下地图你就知道了。
这种地方你让海军薄弱的大清怎么管。
那乾隆要的是哪些地方呢
在十全武功当中,对大清最关键的是两平准噶尔。

准噶尔全称准噶尔汗国,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游牧民族帝国。
其范围包括新疆、西藏、蒙古西部,在俄罗斯强大起来之前,这个游牧帝国是大清最可怕的敌人。
历经康雍乾三朝多次远征,打了70年才算全部结束。
为什么一定要打
这里对当时的清朝不是什么自古以来,不要不行吗?
不行,真的不行,不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就换了大清国了。
事情要从元朝灭亡说起,蒙古人退回草原后,分成东西蒙古。
也就是东边的鞑靼跟西边的瓦剌,瓦剌是明朝的叫法。
进入清朝后改叫卫拉特蒙古,明清交替之际,卫拉特蒙古分成四大部落,这四大部落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我长话短说,准噶尔打垮了其他两部,独占了新疆、青海和西藏部分地区。
至于土尔扈特部,他们去了俄罗斯。

此时准噶尔带有重新统一蒙古的气势,开始积极向东发展,有点成吉思汗的味道。
而他们的对手就是大清国,在康熙时期,准噶尔一度进入内蒙东部赤峰地区。
这里向南距离北京只有不到400公里,向东进入满洲更近。
严重威胁大清龙脉,换了你当清朝皇帝,能不能不打?
大清皇帝祖孙三代接力,跟准噶尔杠上了,对双方来说,这都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虽然大清略占优势,但是每进一步都很艰难,你别看准噶尔的战线好像节节败退,事实上,双方始终是互有胜败。
就在乾隆上台前五年,大清才刚刚吃了一场惨败。
和通泊之战,此役清军中了埋伏,伤亡2万余人。

这是清兵入关以来最严重的惨败,此战葬送了雍正时代的军事规划,雍正只能撤军谈判,与准噶尔划界为治。
然后就轮到乾隆接手,乾隆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嗯……应该补给问题没做好。
其实也不需要怎么分析,因为过去几十年的败因都差不多,为什么补给困难,因为新疆实在太大。
清军的最前线在哈密,这里距离北京超过2000公里,已经是清军补给线的极限了,但是准噶尔的基地在伊犁。

那里还在哈密以西1200公里,在没有火车、汽车的年代,这种距离的补给任务是令人绝望的。
那怎么办?
只能沉住气,做好准备,等待时机了。
乾隆等待了19年,直到1754年才动手。
为什么在此时动手?
因为准噶尔爆发内乱,一些受到排挤的贵族首领,相继投奔清朝来了,乾隆意识到,祖父与父亲等待数十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独排众议,毅然发起了远征决战,然后终于打赢了。
可是打赢了以后,问题才开始,以前其实也不是没有打赢过,但是守不住啊。
清军其实是不能在那么遥远的地方维持驻守的,准噶尔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并不绝望。
那乾隆打算怎么办
很简单,我就派大军常驻看住你,在天山南北麓,乾隆设置20多处驻防基地,每个基地,都由三品以上的高级武官负责。

养活这些人就靠移民屯田,让军人自己生产粮食。
这个方法大家都知道,但是以前都办不到。为什么乾隆就能办到?
因为乾隆能让内地各省出钱,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做财政转移支付。
直接向新疆驻军提供充足的财政资源,从此大清国就牢牢控制住新疆。
可为什么以前的皇帝办不到?
因为这只是乾隆朝全盛时期,皇帝已经把中央集权发展到极致,所以能调动前所未有的财政资源,来实现这场3000公里外的远征与驻军。
而且这还只是一部分。
根据清史专家孟森老师的估算,乾隆国库收入年约3000余万两。

而打这十场战争,总共耗军费一亿三千万两,如果不是有充足的财政资源支撑,是不可能长期打这么多大规模战争的。
稳定统治的地方行政组织,算是真正变成了中国版图。
这些地区与汉地十八省合起来组成的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国家。这个巨大国家在君主体制下,又维持了大约一个多世纪才解体,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国家版图的共同记忆。
以上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版图有多大这个问题的答案。
所以,我们中国人,对于什么样的国土必须寸土不让必须收回,什么样的国土认同感并不高,都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
随心
满清后期虽然拉胯,但是前期奋六世之余烈开疆拓土,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还是不可没的。
用户10xxx02
从所有其他民族的立场看,汉族自古以来的领土只能是黄土高原![笑着哭]
半缘君 回复 04-16 07:50
呸,鄙视你
用户10xxx97
中国的版图: 夏殇周、天下乃天下人之犬下、太阳月亮照着的国土都是中华。混沌初开之人类 也推崇禅让制 ! 到泰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强盛如日月所照 东西南北皆吾大汉领土 ! 隋唐之时 仓廪爆满富庶饶熟 兴盛中国 通商东西国。 到了兀 蒙古高原跨越四周洋际 横扫北极欧亚大陆、建四大汗国 中原国最盛 世界之最! 到了明还有中国大舱下西洋。 到了明清 由于叛徒 千古一妥 签了条约 得不偿失、日渐式微。
心海
满清的所谓祖居之地是明政府允许他们避难的明朝领土
用户10xxx97
中国的版图: 夏 周 是天下乃天下人之下、太阳月亮照着的国土都是中华。混沌初开之人类 也推崇禅让制 ! 到泰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强盛如日月所照 东西南北皆吾大汉领土 ! 隋唐之时 仓廪爆满富庶饶熟 兴盛中国 通商东西国。 到了兀 蒙古高原跨越四周洋际 横扫北极欧亚大陆、建四大汗国 又中原国最盛世界之最! 到了明还有中国大舱下西洋。 到了明清 由于叛徒 千古一妥 签了条约 得不偿失、日渐式微。
星耀神州
小编估计是通古斯来的吧?[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