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血战虎牢关:三门大炮鏖战十倍日军,杀得日军落花流水

糖梦幽谷 2025-01-15 13:26:5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黄河南岸的虎牢关,战争的硝烟从未真正散去。

千百年来,这里见证了数不清的生死搏杀,战马嘶鸣,刀剑交错,血洒大地。1938年的一个寒冬,这片古战场再一次被战火点燃。

一个孤立无援的炮兵营长,三门山炮,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最终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为什么会这样呢?

1937年底,日军军团沿平汉铁路南下,气势汹汹地攻占新乡,企图以黄河为界,打开通往中原的门户。

虎牢关,这个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再次成为焦点。

国民革命军炮兵第五团的蓝守清临危受命,带领一个连的兵力,三门卜福斯山炮,驻守汜水、虎牢关一线。

蓝守清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关系到黄河防线能否守住的关键之战。

蓝守清并非那种天生的英雄。

他是个实干派,沉默寡言,但对战局的判断却极为敏锐。

抵达黄河南岸后,他做的件事不是布阵,而是跑遍附近的村庄,和当地百姓聊地形、看河道,甚至亲自测量射程。

他发现,南岸地势高于北岸,这个细节或许是他们唯一的优势。

他果断决定,在孤柏嘴和老爷岭设下两道阵地,利用隐蔽坑道掩护炮火。

一切准备就绪,他刚松了口气,上级却突然命令他调出一个连去支援孟津。

蓝守清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服从了命令。

临走前,他让留下的士兵在空阵地上点起灯火。

士兵们不解,但蓝守清只轻描淡写地说“点灯能迷惑敌人,也能安人心。”

几天后,日军如期而至。

数百辆汽车拉着三十多门野炮,步兵、骑兵、炮兵混成一线,气焰嚣张地向虎牢关推进。

蓝守清站在阵地上,远远望着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他手下,只有一百多名士兵和三门山炮。

面对这样的悬殊兵力,他的神情却出奇地冷静。

蓝守清知道,日军初到阵地,必然需要时间卸炮、摆阵。

这个时机,稍纵即逝。

“开炮!”蓝守清一声令下,三门山炮同时开火,炮弹精准地落在日军的炮兵阵地上。

日军根本没想到会遭到如此猛烈的袭击,几十人当场毙命,几门大炮也被炸毁。

日军仓皇后撤,试图在射程之外重新布阵。

可就在他们准备还击时,蓝守清已经命令士兵将山炮迅速转移到预先挖好的隐蔽坑道中。

果然,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日军炮兵疯狂回击,数千发炮弹将阵地炸得满目疮痍。

他们的每一发炮弹都打在空地上。

日军指挥官显然被逼急了,动用了气球侦察,试图找到国军的火炮位置。

可蓝守清早有准备,他让士兵将山炮用伪装网覆盖,自己则静静等待时机。

就这样,日军一整天的炮击都没有效果,反倒是士气逐渐低落。

天一早,日军以为国军已经弹尽粮绝,开始慢悠悠地拆卸炮阵。

蓝守清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

他下令将山炮移回阵地,瞄准日军的火炮,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最后的打击。

山炮再次开火,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日军中间。

更要命的是,战场突然刮起了大风,火光和浓烟将日军彻底笼罩。

他们一边收拾残兵败将,一边试图开车撤退,却没想到,连汽车也接连被击毁。

日军彻底溃败,甚至连指挥官都在这场混乱中丧命。

这场战斗持续了两天。

蓝守清用三门山炮,击毁日军三十多门野炮,打死打伤数百人,而自己的阵地仅牺牲两人。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胜利,而是一次奇迹般的绝地反击。

蓝守清因此被授予华胄勋章,而他的部队也被全团嘉奖。

有人说,这是地形的优势,也有人说是日军的轻敌,但蓝守清的冷静、果断和对战机的把握,才是胜利的关键。

这场战斗结束后,虎牢关再次归于平静。

但那个冬天的硝烟,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6 阅读: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