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退休女干部“变蛆为宝”,与500万苍蝇作伴,靠蛆年入几十万

世间美好瞬间 2024-12-20 15:57:02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西安一对退休夫妇,用一种“恶心”的方式打开了财富的大门,他们不是开公司、做生意,而是养了500万只苍蝇!

46岁的郑琳曾是一名政工干部,当郑琳提出“养苍蝇”的想法时,家人和朋友都大呼不可思议,她能成功吗?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被称为“工程蝇”的小生物,如今却给她和丈夫戴福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一年几十万,那么苍蝇要如何养殖?如何突破技术障碍?

艰难的起步之路

郑琳退休后,生活一度平静而无聊,曾在西安一家企业做政工工作的她,虽然只有46岁,却提前内退回家,日子变得有些空虚。

但郑琳“闲不住”,总想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既打发时间,也能赚点钱。

2006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一档科教节目,节目里介绍了一种新奇的养殖,苍蝇养殖。

屏幕上展示的画面,让她一时反应不过来,苍蝇,这种到处乱飞、人人厌恶的昆虫,竟然可以成为产业?

更不可思议的是,它们产下的蝇蛆居然含有高蛋白,具备药用、保健、除菌等多种功能,这一信息深深吸引了郑琳的注意力,她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养苍蝇,或许真能行!”

这个想法一提出,家里人和朋友都被吓了一跳,在人们的观念里,苍蝇和蝇蛆就是肮脏、恶心的代表,怎么可能靠它们致富?

家人劝郑琳:“不要头脑发热,苍蝇这种东西有什么好养的?万一弄得家里臭气熏天怎么办?”

然而这些反对声并没有打消郑琳的决心,她开始四处收集关于人工养殖苍蝇的信息,试图找出其中的关键技术。

郑琳的努力没有白费,她了解到,在郑州,有一位叫靳认认的年轻女孩已经走在了前头,这位女孩也是通过科普节目了解到苍蝇养殖,经过摸索,成为中国“养蝇第一人”。

郑琳觉得,既然有人成功了,她也能学一学,于是她和丈夫戴福清专门跑到郑州学习养殖技术。

考察中,郑琳夫妇发现,靳认认养殖的苍蝇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脏乱,这种养殖是封闭式无菌操作,苍蝇生活在专门搭建的“蝇帐”里,吃的都是红糖、牛奶和水,产卵的环境也干净卫生。

蝇蛆在无菌状态下培育,成品不仅卫生安全,甚至可以直接作为食材食用,看到这些,郑琳和戴福清的疑虑彻底打消,两人下定决心开始自己的养殖事业。

2006年5月郑琳回到西安后,很快着手选址,她想起丈夫年轻时曾在宝鸡的农村下乡,那里有熟悉的村民,也有合适的闲置场地。

她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然而当他们正式把苍蝇养殖搬到村里时,困难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首先村民的不理解让他们举步维艰,村民们路过他们的蝇房,总是捂着鼻子,嫌恶心地跑开,有些人甚至抱怨:“村里的苍蝇都是你们养出来的!”村民的这些反应,让郑琳夫妇哭笑不得。

事实上,他们的苍蝇是封闭式养殖,根本不可能飞出去,更不会污染周边环境,但面对固有观念的偏见,解释再多也无济于事。

并且技术上的问题也非常重要,苍蝇产下的卵本该孵化成蝇蛆,但起初他们怎么也养不大,只有针尖米粒大小。

一盒又一盒的卵白白浪费,眼看着投入的十几万元打了水漂,郑琳和戴福清急得团团转,经过反复尝试,他们终于发现,蝇蛆对麦麸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稍有不达标就无法正常生长。

问题解决后,他们又遇到了苍蝇频繁死亡的问题,有一段时间,蝇房里的苍蝇黑压压地死成一片,反复调整也找不到原因。

不得已,他们跑到杨凌向西农大的教授请教,最终确定是温度和湿度没有控制好,回到基地后,他们对蝇房进行了重新调试,苍蝇的死亡率才降下来。

最困难的一次,是在夏天的一个暴雨之夜,蝇蛆的生长速度远超他们的预估,短短几天时间,房间里已经装不下了,蝇蛆纷纷爬出了营养盒,爬满了地面。

郑琳半夜起床检查,看到这一幕,当场跌坐在地,伤心地哭了出来,但哭过之后,她还是咬着牙收拾好蝇房,继续投入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摸索,郑琳夫妇终于掌握了养殖苍蝇的核心技术,蝇蛆产量逐渐稳定下来,如今他们的基地每天能够生产出数十公斤蛆干,初步实现了养殖的经济价值。

然而这些看似普通的蝇蛆,究竟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它们为什么能够受到市场的青睐?

封闭养殖与产品成型

在养殖技术逐步稳定后,郑琳和戴福清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生产的规范化和规模化上。

他们深知,要让人们真正接受养蝇蛆这一产业,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干净、安全、可控,同时打破外界对苍蝇养殖的偏见,因此,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始终坚持封闭式、无菌化操作。

蝇房的设计成为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他们的养殖基地里,每间房间都被改造成封闭的恒温室,房间内撑起了一顶顶类似蚊帐的“蝇帐”。

这些蝇帐将苍蝇严格限制在一个封闭空间里,任何外部的普通苍蝇都无法进入,避免污染,蝇帐内的苍蝇被称作“工程蝇”,与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家蝇完全不同。

这些“工程蝇”的生活条件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优越,苍蝇的食物是特制的红糖、牛奶和水,投放在一个个长方形的白色盒子里。

郑琳和戴福清严格控制着每一次投食的时间和分量,确保苍蝇能够健康生长,产卵的质量也保持在最佳状态。

苍蝇的卵被产在精心布置的干净环境中,然后进入另一个房间——蝇蛆培育室,这个房间的温度相较于蝇房稍低,空气湿度也被精准控制,蝇蛆在这种环境下茁壮成长。

营养盒里装着特制的麦麸,这是蝇蛆成长的“营养餐”,三到五天的时间,苍蝇卵就会孵化成活泼的蝇蛆,这些蝇蛆的外形白嫩,蠕动有力,与人们印象中肮脏的蛆完全不同。

蝇蛆养成后,郑琳夫妇需要进行下一步分离处理,这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必须将蝇蛆从麦麸中彻底分离出来,确保产品干净卫生。

分离后的鲜蛆迅速被送入烘烤设备,通过高温烘干,最终制成成品蛆干,这种蛆干呈现焦黄色,质地松脆,经过膨化处理后,不仅保存时间更长,还极大提高了食用的安全性。

最初郑琳夫妇的蛆干只是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出售给郑州的保健品厂,作为医药和保健产品的原料。

他们逐渐发现,蛆干不仅可以作为保健品原料,还可以开发成高蛋白食品,甚至有望成为新兴的营养补充品。

郑琳夫妇开始考虑如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订单需求。

与此同时,郑琳也开始思考,这些小小的蝇蛆是否还有更多的价值等待被发现,一次偶然的机会,郑琳在准备蛆干时,发现蝇蛆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作用。

她特意将鲜蛆捣碎涂抹在自己的手背上,几天后,她惊奇地发现,涂抹过的手背皮肤明显变得更加细腻、润滑,而另一只手却没有这样的效果,这让她联想到,蝇蛆是否还有美容价值?

戴福清还用鲜蛆处理脚气,几次下来,顽固的脚气也逐渐好了,虽然他们没有科学的验证数据,但这些实例让郑琳夫妇深信,蝇蛆的药用功能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郑琳了解到,苍蝇体内含有一种叫做“抗菌肽”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使苍蝇在细菌繁杂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健康生存,具有很强的抗菌和免疫功能。

医学研究表明,抗菌肽可以杀灭多种病原菌,甚至可以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无害。

郑琳夫妇由此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能否通过科学的手段,将这些蝇蛆进一步加工,开发成药品或者美容产品?

从商业到医学的突破

苍蝇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能够在细菌滋生的环境中自由活动,却不会感染病菌,始终保持健康状态。

在抗癌领域,科学家发现抗菌肽可以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而对人体正常细胞却毫无损害。

这一发现让郑琳夫妇对蝇蛆的前景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信,这种天然抗菌物质蕴含着改变医学的可能性。

如果经过科学提取和加工,蝇蛆是否能被开发成天然护肤品?她把这些观察记录下来,并开始联系一些科研机构,希望能够进一步验证蝇蛆在美容和药用领域的潜力。

除了这些实际的验证和实验,郑琳夫妇的蝇蛆还引起了一些保健品厂家的关注,一些厂家主动联系他们,希望长期合作,将蛆干作为保健品的高蛋白原料使用。

这不仅给郑琳夫妇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让他们意识到,蝇蛆产品的市场潜力远不止于眼前的保健品行业。

在市场需求逐渐增大的情况下,他们开始筹划扩大养殖规模,建立更加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线,以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

可要让更多人接受蝇蛆的价值,郑琳夫妇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改变大众的偏见?苍蝇和蛆在人们眼中一直是肮脏、令人厌恶的生物。

即便他们已经证明了蝇蛆的卫生安全和营养价值,依然有许多人对此抱有怀疑态度。

在推广产品时,郑琳夫妇遇到了不少质疑和反对,有的人甚至说:“再干净的蛆,也还是蛆,谁能吃得下去?”

面对这些偏见,郑琳夫妇并没有退缩,他们邀请一些朋友和客户参观他们的养殖基地,亲眼看看“工程蝇”的养殖环境。

封闭的蝇帐、无菌的培育室,以及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让参观者大为惊讶,纷纷表示对他们的产品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郑琳也主动向媒体展示他们的生产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到,蝇蛆不仅卫生安全,而且营养丰富。

除此之外,郑琳夫妇也意识到,单靠他们的力量很难推动蝇蛆在医药、美容领域的进一步开发。

他们希望能够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对蝇蛆的成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到更多的应用途径。

郑琳夫妇表示,蝇蛆产业的真正潜力尚未被完全发掘,未来如果能将抗菌肽提取应用于药物开发,或将蝇蛆提炼成高端护肤品,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产业,将会迎来巨大的变革。

如今郑琳和戴福清的养殖基地已逐渐走上正轨,每天稳定生产数十公斤蛆干,订单供不应求,他们的努力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结语

苍蝇在郑琳夫妇的手中,却成为了财富的象征,也被赋予了巨大的医学价值。

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日产数十公斤蛆干,他们用坚持与努力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机遇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地方。

参考文章

央视网2011年1月12日《变蛆为宝》

石家庄日报2006年11月6日《西安一对职工养苍蝇发了财 养出500万只》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0

世间美好瞬间

简介:世间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