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五峰县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继续不断加大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力度,拓宽非遗保护传承利用途径。期间作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最为显著,且唯一极具湖北五峰县地域文化代表特色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熏风古道非遗民俗博物馆将会成为五峰县最具代表、最具特色、最具文化氛围的文旅观光、传承、展示基地。
武陵山区中的五峰县夜景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熏风古道非遗民俗博物馆筹建于2012年,历经数年收藏、整理方显规模特色。博物馆发展过程中2022年五峰县财政局、五峰县文旅局联合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遗特色博物场馆的扶持补助办法》,对熏风古道非遗民俗博物馆予以文博验收考评,综合评定为A级博物馆,这使得该馆正式加入了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板块。在以文化艺术为符号的五峰县熏风古道非遗民俗博物馆中,博物馆藏品种类丰富,涉及数多个类别,但又鲜明地凸显出以古籍善本和万里茶道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风格,600多件/套藏品中古籍善本、字画、历史文献资料占50%;瓷器、石器、铜器、钱币等民俗文化类占40%,艺术类藏品占10%。在众多藏品中不仅包含历代文学精品、瓷器、土家族生活器物等;也涵盖湖北五峰地域百年以来十分珍贵的发展文献。除此600件/套馆藏文物之外还收藏有全国300余位现代著名书画家真迹作品,博物馆园区还包含始建于明代的清灵坊土地祠及清代茶马古道五峰镇熏风古道段特色文旅景点。
清灵坊土地祠
在实验区建设中据考证,“清灵坊土地祠”因传说五峰县周边地脉轻浮,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文运昌盛而修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后土地祠残破不堪,于清代咸丰四年由宝塔坡刘氏家族永字辈先人发起重建,此次重建较之毗邻镇守五峰县文脉的“兴文塔”初建早十五年。“清灵坊土地祠”曾香火鼎盛,众多本土及外地信徒常纷至沓来,以求五谷丰登、学有所成。
熏风古道
除清灵坊土地祠外,史书记载五峰县秦属黔中郡,西汉隶属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晋。元末土司错处其间,隶属容美土司,归四川管辖。清初隶属湖广彝陵州(今宜昌市)。于清雍正十三(1735)年改土归流,将容美土司所辖五峰、水尽、石梁、长茅关诸司,并划湖南石门县和湖北长阳、宜都及松滋三县部分区域,于乾隆元年合而设长乐县,次年城内依据山形地势修建四座城楼,东为羲和、南为熏风、西为昭化、北为镇安。
时过境迁,今天的长乐县早在民国三年以更名五峰县,熏风楼、昭化楼、镇安楼均以不复存在,仅残存羲和楼。虽然四城楼已消失四之三,但南城门外由长乐县(今五峰镇)至湖南石门县的人工栈道犹存,谓之“熏风古道”。
“熏风古道”作为原长乐县通往跨省地界的主干道;清代骡马茶道(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承载独特的经济贸易、交通运输、人员出行功能,故而往来熙熙,络绎不绝。据《长乐县志》记载“又城中八景分别是:松岭涛声、城河水韵、石鱼呈瑞、南坡烟雨......”,这里的“南坡烟雨”便是指南门坡熏风古道烟雨空蒙时的景象。
而今,熏风古道上以是秋风萧瑟,仅残留南北走向100余米全石级人工錾道,隐约可见的铁錾印依然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依然谱写着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独属于湖北五峰县的最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