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高铁“公交化”四载飞驰织就双城生活“幸福圈”

云上关怀小杜 2024-12-25 03:23:52

巴山蜀水之间,成渝两地自古以来便依山傍水、人文相亲。随着新时代“交通强国”的步伐快速推进,一条条高铁线路如巨龙般穿梭在巴蜀大地上,不仅拉近了两座城市的时空距离,更织就了一张充满温情与活力的双城生活“幸福圈”。

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提速提质运营,成渝间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两地间的时空距离缩短至62分钟。四年来,成渝高铁日均开行动车组数量从87.5对增加到102对,日均发送旅客数量从2021年的10.6万人次跃升到如今的13.35万人次,开行频次由每20分钟开出一列缩短至平均每5-10分钟开出一列。成渝高铁公交化运营,不仅让“双城生活”成为现实,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正式通车,时速300公里高铁上线,双城之间的时空距离被进一步压缩,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迎来了全面提速,“复兴号”在全线投入运营后,时速从300公里提升到了350公里,成渝间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

与速度提升相对应的还有服务的提升,2024年,成渝高铁“静音车厢”服务范围,车次扩大到11趟列车,列车上扫码点餐的菜品定期更新,除了正餐、小碗菜简餐,还有老成都担担面、红油水饺等特色小吃,旅客只需在座位上扫描“铁路畅行”码,在座位上即可享用到热腾腾的饭菜。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客运段列车长王丹介绍:“针对重点旅客,我们还准备了含有老花镜、去渍笔、绘本等服务备品的“安心箱”

如今,乘坐高铁已经成为成渝两地人民出行的首选方式,无论是商务出差、旅游观光还是探亲访友,高铁都以其快速、便捷、舒适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2024年12月3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今年第4亿名旅客何平登上成渝高铁G8613次列车,他住在成都,工作在重庆,今年已往返成渝间超80次,平均每周2次。

从成都东站乘坐“复兴号”高铁到重庆沙坪坝站,最快只需62分钟。这一变化,让成渝两地居民的生活节奏更加紧密。下午在成都看完熊猫,晚上就可以到重庆吃火锅;早上在重庆吃完小面,下午就能在成都的茶馆里品茶聊天。高铁的便捷,让“双城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惬意。

成渝高铁乘客赖浩然经常乘坐高铁在成渝贵间出差,从开通初期到逐步成熟,车次加密、服务优化,他全程见证。“作为成渝高铁的‘常客’穿梭西南各地,我看到的是西南铁路发展背后,无数人的心血,还有西南地区愈发紧密的经济、人文交流。”

随着成宜高铁、渝昆高铁等线路的相继开通,西南地区高速铁路网正逐步成型,形成了高铁成环的交通新格局。

特别是渝昆高铁渝宜段的开通,更是为成渝铁路交通网增添了新的动脉。它进一步完善了成渝经济圈的路网规模,构建起成渝间“四线多环”的交通网络。

“四线”是指成都与重庆已经建成的成渝高铁、成遂渝铁路、老成渝铁路以及在建的成渝中线四条线路。

“多环”则是在成渝高铁、渝贵铁路、成贵铁路的川渝黔跨省环线基础上,渝昆高铁渝宜段开通后形成了从成都经自贡到重庆的全新大通道,和此前的成都至宜宾“高铁环”,形成多环交叉的路网格局。

随着路网结构的优化,新的路网格局正在浮现。渝昆高铁渝宜段与成宜高铁、成贵铁路、绵泸高铁等高铁连通,大大提升了西南地区铁路网的整体运输能力和效率,大幅压缩了川南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也显著拉近了川南城市群和重庆主城区的时空距离。高铁成环后,区域内的资源流动和产业协同更加紧密。成都、重庆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便捷,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为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成渝高铁的带动下,双城生活不再只是简单的通勤和往返,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交融的载体。成都的悠闲与重庆的热情,在高铁的穿梭中相互融合,共同书写着双城共融的新篇章。在高铁的带动下,区域内的资源流动更加顺畅和高效,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随着成渝高铁的提速和高铁成环的实现以及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成渝地区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协同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届时,“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王文跃

编辑:王靖涛

0 阅读:4
云上关怀小杜

云上关怀小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