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余华的《活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生命、苦难与希望的史诗。福贵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也浓缩了无数个平凡生命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这篇读后感,我想分享我的感受,以及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
我叫阿华,今年46岁,是一位餐饮经理人。下班后喜欢和文字打交道,奔五的年纪本以为对人生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解,但读完《活着》后,我发现自己依然很浅薄。我也出生在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平庸的年代,也经历过像福贵那样的大起大落,所以,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甚至让我感到一种压抑的窒息感。
第一次接触《活着》是在西安工作的时候,当时只是觉得它很沉重,读完就放下,并未认真思考其中的深意。但如今再次翻开这本书,却发现自己对其中的细节和人物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福贵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苦难的编年史。家道中落、嗜赌成性、妻子离世、儿女夭折、亲朋好友皆离他而去……这些悲剧,像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向他袭来。
我无法想象,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的。书中写福贵在经历了这么多不幸后,仍然选择活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或许,正是这种“活下去”的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福贵年轻时,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挥霍家财,沉迷赌博,输光了祖上留下的家业。这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一时的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最终导致家庭破裂,人生悲剧。福贵的故事,无疑是一个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然而,福贵的悲剧并非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凉。他所经历的,是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战争的残酷、社会的动荡、疾病的威胁,这些都让他身心俱疲。他的儿子有庆,天赋异禀,却在一次献血中意外身亡;他的女儿凤霞,为人善良,却难逃难产的命运;他的孙子苦根,更是因为一场意外而离开了人世。
每次读到这些情节,我的内心都感到一阵阵的抽痛,仿佛那些悲剧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开始反思,幸福究竟是什么?它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在经历了苦难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仍然能够坚强地活下去。
福贵的一生,其实也是对“活着”本身意义的不断追问。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他依旧默默地承受着一切,依旧为了仅剩的家人而努力地活着。他的“活着”,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完成生活的责任,为了那些逝去的亲人。
小说中,除了福贵,还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妻子家珍,善良贤惠,始终默默地支持着丈夫;他的女儿凤霞,乐观开朗,在有限的生命中散发着光芒;他的儿子有庆,虽然短暂的生命,但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些人物形象,都让我感触良多。
可以说,《活着》是一部极度克制的小说,作者并没有过多渲染悲剧的氛围,而是用平静的叙述,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这种克制,反而让作品更加震撼人心,也让读者更加体会到人物命运的悲凉。
读完《活着》,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即使遭遇挫折,也绝不放弃希望。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苦,我们也要努力地活下去,为了活下去,为了那些爱我们的人,也为了记住那些逝去的人。
这本书并非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探讨生命意义的一部史诗。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在苦难中寻找希望。我推荐每一个人都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这本书,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生活的意义。 也许,它会改变你对人生的看法,让你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热爱生活。#情感##活着#\u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