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糜之讥,努力
——典故新版之二
何不食肉糜?——从李佳琦的“努力论”看现代精英的傲慢与无知
“何不食肉糜?”这句出自晋惠帝的千古名言,如今在李佳琦的“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中找到了现代版注解。当这位年入数亿的网红主播,在直播间轻描淡写地质问消费者“为什么不努力涨工资”时,他或许未曾意识到,自己已然站在了“肉糜”的高台上,俯视着那些为生计奔波、为房贷发愁的普通人。这种居高临下的傲慢,不仅暴露了他对现实的无知,更折射出当下某些精英阶层与普罗大众之间的巨大鸿沟。

李佳琦的言论之所以引发众怒,并非因为他的成功令人嫉妒,而是因为他用“努力论”将普通人的困境简单化、标签化。在他的逻辑里,工资不涨是因为“不够努力”,消费降级是因为“不够拼命”。这种论调,无异于将复杂的社会问题归咎于个体的无能,却忽略了经济结构、行业壁垒、教育资源分配等更深层次的因素。试问,一个外卖小哥每天工作12小时,一个工厂工人月薪仅数千元,他们的“努力”难道还不够吗?李佳琦的“努力论”,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何不食肉糜”——他看不见普通人的挣扎,只看得见自己的成功。
这种精英阶层的傲慢,并非李佳琦独有。在当今社会,许多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习惯于用“努力”来包装自己的优越感。他们站在财富和资源的制高点上,轻描淡写地指责普通人“不够努力”,却从未想过,自己的成功往往建立在时代红利、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正如《庄子》中所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这些精英们,早已被自己的“肉糜”生活所禁锢,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

更令人讽刺的是,李佳琦的“努力论”背后,恰恰暴露了资本逻辑的冷酷无情。作为一名靠流量和资本堆砌起来的网红主播,他的成功本身就是资本运作的产物。然而,当他站在资本的顶端,却反过来用“努力”来合理化自己的成功,并将普通人的困境归咎于他们的“不努力”。这种逻辑,不仅是对普通人的侮辱,更是对公平正义的践踏。正如老子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李佳琦的言论,正是“人之道”的典型体现——用普通人的“不足”来奉养自己的“有余”。
然而,李佳琦的“努力论”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弹,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种集体焦虑。在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普通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对现实的体察与共情。正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在于少数人的成功,而在于大多数人的福祉。如果精英阶层继续沉浸在自己的“肉糜”世界中,对普通人的疾苦视而不见,那么社会的撕裂与对立将不可避免。

最后,让我们回到“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晋惠帝的无知,源于他深居宫墙之内,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而李佳琦的傲慢,则源于他被资本和流量裹挟,失去了对现实的感知能力。无论是古代的帝王,还是现代的精英,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就注定会成为历史的笑柄。正如《道德经》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是否能体察民情、心怀苍生。否则,再多的财富与光环,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肉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