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西和县有个叫贾生的年轻人,家境殷实,从小喜爱打抱不平,以“胆大”著称。可是,他从生下来时就与别家的孩子不一样。
据说,在贾生出生的那天晚上,天空黑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突然间,一块天石从天而降,火光四射,照亮了贾家院子。接着,又是惊雷阵阵,好似天神发怒一般。只听屋内一个男婴呱呱落地,院内的火光和惊雷也随之消失,整个夜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贾家是一个大家族,世代经商。到了贾父这一代,家族中就没有一个人中过举人,这对贾父来说是莫大的遗憾。所以贾父贾母就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为贾家光宗耀祖。
在贾生小的时候,贾父花重金请来当地的私塾王老先生,教儿子识文断字。
王老先生是一个老学究,写得一手好字,尊崇孔孟之道。开学第一天,王老先生就让贾生跪拜孔子,教育他如何尊师重道。只可惜贾生浑浑噩噩,对老先生的教诲似懂非懂。
有一次,王老先生正在教贾生《论语》,没讲多长时间,贾生就睡着了。王老先生很生气,拿起贾生的小手,用教棍敲了十几下,而贾生非但没有哭闹,反而对着老先生傻呵呵地笑。
第二天,王老先生让贾生背诵《论语》,只听贾生背道:“学而时习之,不亦……”。就这样,来回背了五六遍,第一段话都没背诵全。最终,无论贾父给多少酬劳,王老先生都拒绝教授贾生,离开了贾家。
贾家有一位邻居叫刘师傅,是天门镖局的镖师,武艺高强,常年东奔西走,见多识广。贾生常常从家里跑出来,去刘师傅家学习武艺,听一些奇闻怪事。别看贾生天生头脑笨拙,但是对武艺却一点就透,一说就通。每一次,刘师傅教一些招式,贾生总会很快学会,并且还会举一反三。
话说,在西和县有一座判官庙,用来祭祀阴间神灵判官的地方,每年三月二十七是庙会日,一般会持续三天,周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这里朝拜祭奠,十分热闹。
一年一度的庙会到来了,这天,贾生和几个年轻后生来到判官庙祭奠判官。临走前,几个年轻人怂恿贾生:“你不是总说,你是一个胆量过人的人吗?如果今晚,你能把判官像搬到你的房间,我们就服你!”
晚上,和几个朋友一起喝完酒后,贾生摇摇晃晃地走向判官庙。当走入庙内,阴森中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气,只见判官瞪着两个大眼珠,胡须外翘,贾生不自然地打了一个寒战。借着酒胆,贾生抱起判官像回家了。原来,判官庙中的判官像是木头雕刻而成的,并不太重。
回到家中,贾生把判官像放到床上,对判官像说:“判官爷爷,天气有点凉,我给你盖上被子,你好好睡一觉,我还要再喝点酒,一会再来陪你睡觉”。
在房间内,贾生越喝越多,这时候一只黑黑的手伸向了他。贾生被拍醒了,抬眼望去,身旁站着一位粗壮的男子,正狠狠地瞪着他。“你是谁啊,干嘛在我的房间?”贾生说。
“我是陆判,不是你把我背回家的吗?”
“我给你倒酒,陪我喝一杯”,贾生递给了陆判一杯酒,陆判并没有推辞,一饮而尽。就这样,陆判和贾生两个人一直喝到半夜。
突然间,贾生头疼欲裂,大叫不止,陆判赶紧制止他,生怕贾家人听到。这时候,陆判把贾生扶到了床上。接着,陆判两只手指一划,打开了贾生的头颅。陆判看到后不禁哀叹:“你之所以这么痴傻,原来脑子里装的都是草絮。看在你请我喝酒的份上,我就送给你一样东西。”
话音刚落,陆判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湿乎乎的东西,掏空贾生脑袋中的草絮,把湿乎乎的东西装在了贾生的脑袋里。接着,陆判又对贾生念了几句咒语才作罢。这时候,已经五更天了,陆判忙完后,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贾家。
第二天醒了,贾生感到头微微发麻,对昨晚发生的事情一点也没了印象。贾生伸手往头上摸了摸,手上带了点血。他只顾着口渴找水喝,并没有在乎,离开了房间。
走到院子里,贾生觉得心情十分愉快,视野开阔了许多,整个人也变得通透了。从那以后,贾生开始遵循父母的教诲,认真读书写字,为日后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就要到来了,贾生认为机会已经到来了,十分高兴。辞别父母和师父,带着贾母准备的干粮和银两,还有师父赠送的佩剑,独自一人赶往京城了。
这一天,贾生正在树底下歇息,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救命啊!救命啊!”。贾生顺着声音,急忙赶了过去。
在不远处的角落里,贾生看到一位满脸横肉的壮汉正在强暴一位女子。那位壮汉刚要撕开女人的衣服,贾生就一跃而起,拔出宝剑刺中了壮汉的大腿。只见,那个壮汉的大腿鲜血直流,吓地逃跑了。女子身体半裸,贾生见状赶紧脱下衣服,盖在了那位女子的身上。
“姑娘,你受惊了!没伤到你吧?”
“感谢官人的救命之人,小女子无以为报。”那位女子一边说着一边跪谢。贾生扶起女子,两个人来到了树底下。
经过一番交谈,贾生得知这位受害的女子名字叫巧娘。因为父母早亡,孤身一人的她去京城投奔哥哥和嫂子。就这样,贾生和巧娘结伴而行赶往京城,一路上还算平安,没过多几日,两个人就到了。
由于两人去的方向不同,并不顺路。贾生和巧娘依依不舍,约定科举考试完后,在城下相见。
走进京城,贾生找到了一家客栈歇息。经过九天的考试,贾生洋洋洒洒,离开了考场。这时候,贾生想起了巧娘。虽然还未到约定的时间,但贾生忍不住想念巧娘。心想,现在闲来无事,干脆去找她。
在路上,巧娘曾经告诉贾生,他的哥哥是一位屠夫,在京城卖肉。于是,贾生四处打听肉铺匠。没多久,贾生来到一家肉铺店,听到一阵熟悉的哭声。贾生急忙赶过去,看到巧娘正在被一个恶毒的妇人拳打脚踢,而巧娘抱着头蹲在地上不敢动弹。
贾生拉住妇人的手,阻止了她。经过询问,这位妇人是巧娘的嫂子,京城人氏,姓郑。妇人的祖上,原先是帮人杀猪宰牛的破落户,后来主人家看他辛苦又听话,就把一块空地租给了他们。没想到,到了他爹郑老儿这辈,过了四十岁还没有子嗣。
郑母常常去观音庙拜佛求子,也算是一位真诚的信徒。在郑老儿四十五岁那年,天降祥瑞,生下了这个独生女。老来得女,老两口对这个女儿娇生惯养,事事顺从,所以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
而巧娘的哥哥是一位老实人,自从入赘到郑老儿家,就一直怕老婆,没有一点男人的尊严,每天都是在恐吓中生活。
话说,巧娘从外地投奔哥哥后,妇人总是刁难巧娘,这才让贾生看到了这一幕。收拾完东西后,贾生带着巧娘回到了客栈。
揭榜的日子到了,贾生看到自己中了进士第十七名,高兴地跑向客栈。来到巧娘面前,贾生把巧娘抱了起来,说:“我高中了!”巧娘羞答答地说:“这么多人看着,快点放我下来”,贾生赶紧放下了巧妹。
回到屋内,两人收拾完东西,贾生带着巧娘就回家了。
贾父贾母知道儿子考中进士,就去祠堂感谢祖宗显灵,终于让贾家扬眉吐气了一回。贾生中榜的消息传开后,无论是近邻还是远房亲戚,每天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
再说巧娘,自从来到贾家,十分勤快,懂得讨贾母欢心,贾母像待亲闺女一样待她。 贾父贾母看到巧娘和儿子总是眉来眼去,暗暗欢喜。
有一日,贾母请来了媒婆,要了两个人的生辰八字,择了良日让贾生和巧娘成了婚。
婚后,贾生和巧娘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出双入对。有一次,贾生带着巧娘去附近的河边划船,两个人玩得很开心。快到中午了,贾生就把船划到岸边准备回家。
这时,不远处来了一位和尚。眼见这个和尚,身穿袈裟,拄着玲珑杖,手拿金钵,缓缓地来到贾生和巧娘面前。
“两位施主,老衲法智,是来自五台山的僧人,可否引我去贵府讨一碗斋饭”和尚说道。这时候,贾生面带不悦,刚要拒绝的时候,巧娘搭话:“师父一路辛苦,我家母亲是一位好客的人,可以同我们一起回家”。
回到贾府,贾母看到有高僧到家里做客,就引他到正堂,命令下人准备斋饭。法智看到备好的斋饭,大口吃了起来,并询问贾母:“贵府最近可有怪事发生?”贾母说:“怪事倒没有,喜事倒有一桩。前不久,我儿子刚刚完婚,小两口非常恩爱。”
法智看看了贾生没有说话。酒足饭饱之后,趁着贾生不在跟前,法智悄悄地走到巧娘面前说:“你的丈夫是无头人,从现在开始你要小心,他要是有什么异常,你要马上告诉我。”
说完,法智从衣服兜里拿出了一个小金钵递给了巧娘,并告诉她使用方法。拜别了贾母后,法智离开了贾家。
巧娘被法智和尚的话吓得直哆嗦,站在原地半天不能动弹。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丈夫会是一个无头人。
从那以后,巧娘开始失眠,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每次都是后半夜迷迷糊糊地睡到天亮。
这一天晚上,巧娘决定试探一下丈夫贾生,验证一下法智和尚的话是不是真的。到了后半夜,夜深人静,贾生看了看巧娘正在熟睡,就起身离开了内室。巧娘悄悄地跟了过去,透过镜子看到丈夫用双手把头拿了下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拿起桌子上的瓶子,往脑袋里撒一些像水一样的东西。
巧娘吓得大叫一声,贾生听到叫声,急忙来到巧娘身边,追问巧娘看到了什么,这时候的巧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贾生哀求道:“我不是一个坏人,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脑袋很痒。”
原来,贾生的大脑被陆判更换了之后,开始出现了不良反应。有一天夜里,贾生痒得实在受不了,就想拖住脖子,没想到头却掉了下来。贾生吓得跑到院子里,头也跟在身后寸步不离。在露水的浸润下,贾生恢复了理智,拿起头又安了回去。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贾生就拿着瓶子去野外收集露水,深夜等巧娘睡熟后,就用露水滋养自己的脑袋。
巧娘对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丈夫并不信任,她突然想到法智和尚给自己的小金钵,巧娘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上面。这时候,法智和尚从天而降,来到贾生的门前。
“妖孽,还不赶快现身?”法智和尚呵斥道。
贾生恼羞成怒,拿起宝剑和法智打了起来,没有几个回合,法智和尚被打败了。
法智逃跑后,贾生来到巧娘面前:“你我是恩爱的夫妻,我是不会伤害你的,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样待我。”
巧娘听到贾生的话后,回想起他们在一起甜蜜的生活,要不是贾生相救,自己也不知道尸首在何处。想到这里,巧娘恢复了理智,从此以后,巧娘不再提起此事,两个人依然幸福地生活着。
话说,法智和尚被打败后,来到昆仑山下,寻找好朋友玉虚道长。法智顺着台阶,朝着山中走去。只见这昆仑山,山峰起伏跌宕,林深古幽,放眼望去一片秀美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这天下第一神山的魅力。
这时,山中传来浑厚的声音:“好友前来寻我,一定是遇到了什么怪事?”玉虚道长从远处渐渐地飘到了法智和尚的面前。法智和尚就把这几天遇到的事情告诉了玉虚道长。两个人打算一起去贾府,探明贾生到底是谁。
来到贾府,法智和玉虚看到贾生和巧娘正在院子里喝茶赏花。贾生看到他们后非常生气,喊道:“你们为什么这样咄咄逼人,扰乱我的生活。”
只听贾生一声怒吼,山地震动,天上黑云密布,雷声不断。
贾生赤手空拳和玉虚道长打斗起来,而法智就在一旁助阵。几百回合之后,贾生感到身体不支,慢慢处于下风。在一旁的法智,趁着贾生没注意,用玲珑杖把他的头打了下来。贾生没了头颅无心恋战,跑了出去,一直跑到常羊山中。
从那以后,在常羊山的深谷中,只要有活物进去,总会电闪雷鸣,怪声不断。有好事者并不信邪,众人来到谷口不敢进去,只有一个后生,壮着胆子走了进去,只听谷底震动,怪声不断。不一会的功夫,一具人骨从里面抛了出来,众人看到后拔腿就跑。
很多年过去了,一位神秘的人来到常羊山,对谷口说了一句话,深谷中的怪声顿时消失了。后来,有人说贾生是战神刑天转世而生的。
原来,在天界,刑天是炎帝的手下大将,酷爱歌曲,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黄帝打败蚩尤和夸父后,刑天十分恼火请求出战,炎帝因为惧怕黄帝没有答应他。刑天一气之下,独自一人去中央天庭找黄帝决斗。
在路上,刑天遇到了黄帝的手下风伯、雨师和天神陆吾的阻挡,经过一番恶斗后,刑天把他们一一打败。
就这样,刑天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接杀到黄帝宫门前。
这天,黄帝正在欣赏宫女们的美妙舞姿。看到刑天前来挑战,黄帝大怒,拿起轩辕剑和刑天搏斗起来。黄帝和刑天从宫内打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最后杀到常羊山。
经过七天七夜的拼杀,最后刑天战败,头颅被黄帝砍了下来。刑天本应该就这样地死去,但是他依然拼命地挥舞着盾牌和巨斧。黄帝害怕刑天找到头颅,就用轩辕剑劈开常羊山,把刑天的头颅扔在了山底。
从此,常羊山阴云郁结,不见天日,闷雷不断。不知多少年过去了,在贾生生下来的那天晚上,常羊山中不再有任何声音,虫鸟野兽也渐渐多了起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