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将至,中高考即将到来,临近大考的日子,各地文庙都会迎来许多学生和家长。走一走状元桥,系上根祈福带,在庙中许下美好心愿、寄托美好未来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对于武威的学子来说,位于凉州区崇文街172号的文庙就是必打卡地了。
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河西走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
整个文庙最壮观的建筑自然是大成殿,最震撼的景象却是文昌宫桂籍殿外挂着的44块匾额,其上字体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样,就连颜色都各不相同,却又搭配得刚刚好。
匾额书写时间最早在清康熙三十四年,最晚是民国二十八年。“化峻天枢”“万世文宗”"书城不夜"“聚精扬纪”等内容有赞颂文昌帝君的,有鼓励后辈勤奋读书的,也有赞扬武威地区繁盛文风和人文精神的。
抬头仰视,一块块匾额看下来,有种隔着漫长岁月与古人对话的感觉。
大成殿稳居文庙C位,殿前两棵古树枝干粗壮、枝叶茂盛,显出勃勃生机。大殿气势雄伟,飞檐凌空,檐下以绿黄琉璃瓦做装饰,雕刻着不同图案,细细看来相当精美。
“万世师表”匾额四周饰以龙纹,带着几分华丽和庄重,也让人感受到大成殿在古时的规格之高。
殿内略显昏暗,正中供奉着孔子像,两侧有亚圣孟子、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四位圣贤的塑像。驻足殿内,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聆听圣贤讲学的年代。
文庙里的匾额多,碑刻也多,大多为明清时期所立,碑文内容涉及面极广,如果有耐心一块块读下来,对当时还被称作凉州的武威,其民风习俗、社会经济发展也会有一个大致了解。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原本立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北的永昌镇石碑村,碑体高大,正面刻汉文,背面刻回鹘文即蒙文,是“永昌三宝”之一,也是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棂星门前的状元桥上已经系满了红色丝带,棂星门建于明正统年间,为一座古朴的木质牌楼,斗拱层层叠叠,小巧精致,为整座建筑增加了几分富丽堂皇的气质。
过棂星门,经孔子像,拜大成殿,走在武威文庙内,感受到的尽是沉厚的历史气息,也让人不由感叹孔子对人们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让即使当时远在边塞的凉州也文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