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0岁,住进上海临终医院,给了隔壁病友一块蛋糕,第二天人没了

小淇阅览过去 2024-11-08 09:44:47
前言:

这是全国第一家临终医院,在这里的病人们最小的仅3岁,最大者已越过百岁。

不过,此刻他们来到这里却都是一个原因:等待生命的终结,而如何让自己的余生幸福,也成为了他们共同的难题。

这天,王学文向隔壁病友递寄了一块生日蛋糕,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未曾想当日深夜,病友的心脏却永远停止了跳动。

看着隔壁空荡荡的病床,王学文没有任何波动,因为在这几年里,他已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再见、人间

上海临终医院虽然名为医院,但它的宗旨却不是治病救人,反倒是如何让病患们在有尊严的情况下度完最后的余生。

已经71岁的梁金兰身患癌症,在经过长达11年的抗争之后,最终医生向她下达了死亡通知书。

得知这个消息后,梁金兰着实“狼狈”了一段时间,而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则是她那重度脑梗的老伴。

两人携手同行近50年,如今自己已被死神判决,那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又该如何是好?

似乎是看出了母亲的忧虑,女儿不仅推着轮椅带着梁金兰到各国进行旅行,还在梁金兰临走之前了却了她的心愿。

“妈,我已经把爸送到养老院了,那里条件挺好的,你就放心吧。”

这是梁金兰生前最后的心愿,而得到准确的答复后,梁金兰也平静下来,静等着死神的降临。

2015年10月13日,这年医院举办了一次重阳节活动,而这也是梁金兰所度过的最后一个节日,此时,距离她离开人世间仅仅只剩下了20天。

在最后的时光里,深受病魔袭扰的梁金兰努力撑起身子,在一张信纸上写下了对人生最后的眷念。

“再见,自己。”

“再见,朋友们。”

爱这个字眼穿插了梁金兰的一生,而在他走后,医护人员也从她的枕头底下找到了这封信,并读给了梁金兰的老伴和女儿。

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眼眶渐渐的红润。

他们都知道,对于梁金兰而言,此刻死亡就是最好的解脱。

三个月到五年

相比较梁金兰来说,在临终医院的王学文简直就是个奇迹,2010年,王学文从医生手中接过了癌症通知书。

据对方称,王学文最多只剩下了最后3个月的存活时间,并且全然没有治愈的可能性。

那一刻,王学文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只见,他浑浑噩噩的走回家中,将自己紧锁在房门之中整整一天,直到隔天他平复完心情之后,才鼓起勇气,坦然面对着现实。

“妈,我得癌症了,医生说我最多只能活三个月。”王学文第一个通知的人是他的母亲。

人生最怕之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话才刚刚听了一半,老母亲就差点晕了过去,仅仅3天,母亲原本只是淡白的头发就彻底变得如雪一般。

看到母亲的悲伤,王学文也十分的不落忍,于是便开口说道:“我想有尊严的死。”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王学文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而母亲也尊重了他的意愿,陪伴他来到了上海临终医院。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住就是整整5年,比起曾经医生所说的3个月竟然多了整整十倍。

当然,王学文也并未荒废这最后的时光,每一日他都努力哄母亲高兴,尽量的使分别的那一天更平淡一些。

2015年10月6日,这是他在临终医院度过的第五个生日。

那天,病友们与医护工作者们相约来到了他身边,并为其唱起了生日歌。

要知道,过生日在临终医院可是一件大事,毕竟此处的病患们很少能有人活过一年。

在一片幸福声中,隔壁床的病友舒国看到王学文却忍不住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相比较王学文而言,舒国此时情况要严重得多,甚至连平日生活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也只能靠着营养袋来补充。

但即便如此,王学文还是把自己的生日蛋糕分给了舒国一份。

王学文想通过这种举动来让对方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另一方面,也是他与舒国同病相怜的真实写照,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隔天他醒来时,隔壁舒国病床上却已是空空如也。

原来在当日深夜,舒国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那一瞬间,死亡离着王学文是那样的近,但他却并未对死亡感到任何恐惧,反倒是十分淡然,因为他知道自己早晚也会有那一天。

而在他这5年里,隔壁床的病友也是换了一位又一位,其中最长的也不会待上3个月,而最短的却仅仅只有3天,所以王学文已经很知足了。

医者仁心

相比较病人而言,其实临终医院的医生则要更加辛苦。

32岁的子明医生在这里工作了近3年时间,期间他曾送走了200余位病患,而每一次分离对他而言也是钻心般的疼痛。

“人终有一死。”这句看似深奥不可及的话对于子明医生而言,却是每天都在经历的真实写照。

在病患们的生命最后一程,是子明医生和他们像老朋友一般,走向床前,给予关怀,而每次见面时,子明医生总是带着亲切的微笑,并握住病患的双手,以此来给他们鼓励。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子明医生对于死亡的认知程度也渐渐更深了一层。

“其实我们医院建立的目的就是让这些病人们走的有尊严,也是让他们的家属能够安心送其离开。”

在常人的认知中,治病救人乃是医生的天职,不过对于子明医生,让患者生命的最后时光活的幸福才是重中之重。

而上海临终医院的建立,或许也是给未来我国施行安乐死制度提供了借鉴。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在相继完善,可绝症的治疗过程却是常人所难以接受的痛苦。

选择有尊严的活着是我们的权利,有尊严的死去同样也是。

或许在未来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临终医院还会在各地相继建立,诚然,这也是给许多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结语:

2015年12月1日,王学文在陪伴母亲过完80岁生日之后,也离开了人世。

他走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牵挂,也没有任何的痛苦,正如他来时。

在我们大众眼中,诚然死亡遥不可及,也深不可测,任何一个人都不愿触碰它。

但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生老病死乃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必然过程,所以正在享受健康的我们所能做的应当是把握时光,与家人相伴,享受人生幸福,切莫等到那一天,再追悔莫及。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 《温暖生命最后一程 我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卫机构超4千家》

荔枝新闻 《安宁疗护,让生命更好地告别》

0 阅读:0
小淇阅览过去

小淇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