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比奥会谈后,莫迪为何急召高层赴华?

清明雨绵绵 2025-02-11 19:53:04

就在与鲁比奥会谈不到48小时后,莫迪火速派遣高层访问中国,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如同在平静的国际棋局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了全球瞩目。四方安全对话刚落幕,印度为何不与美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反而急切地寻求与中国的对话?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表面上看,莫迪政府似乎在中美之间玩起了微妙的平衡游戏。然而,深入分析,便会发现印度此举并非权衡之计,更像是经济困境下无奈的求生之路。长期以来,印度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试图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与其一较高下,甚至妄想争夺“亚太第一强国”的宝座。然而,这种激烈的对抗不仅没有使印度崛起,反而让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将印度推向了经济崩盘的边缘。

莫迪政府的“封杀”策略,适得其反

印度对华政策的转变,绝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经济压力累积的结果。从2019年开始,印度对中国采取了近乎“全面封杀”的策略,其手段之严厉,令人咋舌。首先是签证政策的收紧。印度对中国实施了全亚洲最严格的签证限制,工作签证发放量极少,即使是具备完善资质的技术人员,也常常被各种莫须有的理由拒签。这直接导致众多中印合作项目停滞甚至夭折,给印度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是投资审查的加剧。印度效仿美西方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在印投资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并伴随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吃拿卡要”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许多中国企业望而却步,甚至被迫放弃印度市场。

结果呢?印度的“封杀”策略不仅没有削弱中国,反而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中印贸易逆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从340亿美元飙升至8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印度吸引外资的能力也急剧下降,2023至2024年外国资本对印度的净投资仅为226亿美元,刷新了18年来的最低纪录。这导致印度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莫迪政府的民意支持率也面临巨大挑战。

特朗普的抱怨,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对华政策的失误,外部因素也加剧了印度的经济困境。特朗普执政期间,曾公开抱怨印度对美国征收“不公平”的高额关税,这无疑对印度经济造成进一步打击。面对内外夹击的局面,莫迪政府终于意识到,与中国对抗并非明智之举。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供应链枢纽,印度试图通过封锁中国来实现经济崛起,无异于缘木求鱼。

印度的无奈之举:放下身段,寻求合作

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什里此次访华,标志着中印关系可能迎来一个转折点。这并非印度的战略转变,而是经济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无奈选择。印度终于认清了现实,意识到与中国对抗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放下政治幻想,寻求经济合作,才是印度目前唯一的出路。

然而,中印关系的改善并非易事。多年来的对抗积累了深厚的隔阂和不信任,双方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重建互信,恢复正常合作关系。印度能否彻底摒弃对抗思维,诚心诚意地与中国合作,将是决定其未来经济命运的关键。 莫迪政府能否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也值得进一步观察。 此次访华,或许只是中印关系改善的开始,未来双方能否携手共赢,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而这其中,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博弈和妥协,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1 阅读: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