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长沙市教育局被网友们骂惨了,众多媒体也都进行了犀利点评,虽然,长沙教育局工作人员后来又做了回应,但是,明显无法自圆其说。
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公布了一项关于教育的最新政策,这个政策犹如一颗“炸弹”,引爆全网:从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我刷到这个新闻时也是一脸震惊,随即跟一位朋友讨论起了这件事,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如网友们一样,觉得不公平,我们都想到了一个问题:什么叫高层次人才,有没有一个范围,有哪些认定条件?
因为朋友家在高层,我当时还调侃,她们家属于高层,我们不行,因为我们住低层。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中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算是相对公平的,而长沙市教育局这个决策一出,本来公平的天枰再次倾斜,普通老百姓肯定接受不了。
我们也知道,长沙市教育局的初衷是为了吸引人才,目前,全国各地为了吸引人才都在出奇招,吸引人才无可厚非,但是,让本来就倾斜的天枰,再倾斜,普通老百姓怎会买账。
长沙市教育局对高层次认定方法为A、B、C、D四个等级。
A类: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
B类: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鲁迅文学奖获奖者等。
C类: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等。
D类: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等。
前面三个等级的人才很好理解,非常稀缺,确实影响不了咱普通老百姓,但是,D类人才争议就比较大了,这个如何认定,还不是“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网友们都一致认为,如果说烈士子女享受优待,那是应得的,我们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但是,D类的人才,他们本身已经享受到了人才待遇,如果天枰再次倾斜,那就是有违公平,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长沙市教育局这个口子一开,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省份加入其中,那么,会不会有人利用这个政策去开通绿色通道,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所谓“人才”,这种担忧可不是我们空穴来风猜测的,而是有数据支撑。
《长沙市第42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名单》是今年三月份公示的,共94名获公示者,有B类1人,C类12人,D类81人,分别是湖南当地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总监、广告营销副总等,引发热议的也并不是A、B、C这三个级别的,而是最难定义的D类型人才,什么财务总监,人力总监,说白了,这个想要钻空子,对于一些手握特权的人来说,不要太容易,这个漏洞如何堵,长沙教育局显然没有办法自圆其说。
不仅普通网友对这项决策持反对态度,很多媒体也进行了犀利点评。
观察者网评:
特殊的口子不能轻易开,所谓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如果不是靠自身的努力获得高层次教育资源,其实对他们的成长未必是好事,具体优待政策需要三思,需要综合参考社会各方的合理意见,进行优化调整。
千目新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但当人才政策为“学二代”开辟绿色通道时,这个基石正在被特权侵蚀。长沙中考新政为高层次人才子女设立“特权赛道”,看似保留了统招名额的完整性,实则构建了新的教育特权阶层,这种以牺牲教育公平换取人才吸引力的做法,本质上是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
大象新闻:
教育公平岂能“拼爹”,政策的落地需要民意考察,想要吸引人才可以在薪酬、住房等方面给予倾斜,不必在子女“血脉”上层层优待,事关教育的敏感问题,更要有前瞻性、公平性、警示性。
......
面对网友以及媒体波涛汹涌的质问,长沙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对这新政策进行了回应,称只有A、B、C三类高层次人才子女能享受单列的优待政策,且不会占用统招名额,不会挤占普通考生的录取机会。
我们自然知道,前面三种高层次人才子女数量很少,不会对普通考生的升学和录取造成影响,但是第四类,刚刚公布的D类81人,这个又怎么解释,显然是无法自圆其说,实行新政策没有问题,但是,最好还是倾听一下民意,而不是一意孤行。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如果这个口子一开,还会滋生出更多问题,这个问题还是出在D类的高层次人才这一层,拼爹妈照进现实,以后我们的孩子会更加抱怨父母没能力,由此衍生出的问题不容小觑,这本身就是有违公平的事情,希望长沙市教育局三思而后行。
这一政策,表面上是一场吸引人才的战略布局,实则掀起了关于教育公平与社会资源分配的大讨论,说白了就是将高层次人才子女的招生计划从普通中考统招中剥离,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不管是长沙也好还是其他地方也罢,吸引人才出新政,我们支持,但是,任何一项新政的推出,一定是坚守公平底线,在执行中保持透明审慎,如此,才能吸引真正的人才,否则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