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东东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尾
前言
他是两代帝师翁同龢的后人翁万戈,百岁时却将183件文物无偿捐赠给美国。
不禁让人想到此前中国想要他的珍藏时,他竟然开出了3700多万的天价。
这样的双标行为,让翁万戈被口诛笔伐,甚至还背上了“叛国贼”的罪名。
然而翁万戈真的如此双标吗?这背后有没有其他隐情?
争议四起的售卖与赠送
在百岁老人翁万戈的寿辰之际。
他收到最多的并不是祝福的声音,而是络绎不绝的征讨声。
但这一切都怨不得别人,都是因为他的“双标”做法。
翁万戈作为美籍华人收藏家,年轻时来到美国的他。
始终秉持着翁氏一直以来的低调。
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收藏,连自己的妻儿都不允许接触。
慢慢的,翁万戈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思考的新的方式。
于是他就用自己的薄弱之力,充当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他利用自己从事电影的工作。
努力传播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意识促进中美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
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翁万戈就一直沉浸在收藏中。
像对待孩子一样来“照顾”这些收藏。
直到1985年有一个美国教授找到了翁万戈,他希望可以展览翁万戈手里的收藏。
当时的翁万戈并没有考虑那么多。
觉得展览文物可以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于是就将自己收藏的十多种书籍给“借”了出去。
当时翁万戈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这一次出借。
虽然让消失已久的翁氏家藏,又重新出现在了世人眼前。
但也让自己的陷入了舆论中。
这些藏品在美国展出后,国内很多博物馆都想要这批收藏。
但翁万戈并不愿意直接捐赠,而是用拍卖的方式来决定。
最终上海图书馆斥资450万美元,购入了这批翁氏的藏书。
这么多钱按照2000年的汇率,相当于花了3700多万人民币。
虽然这些珍藏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但是和那些无偿捐赠的收藏家相比。
翁万戈这种拍卖的方式,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很多人都认为,翁万戈是想借着这些收藏来谋取利益。
打着爱国的名号,做着圈钱的事情。
好在当时的大部人还是保持了理智。
认为这些藏品都是翁家自己的,他们不管是想售卖还是赠送。
都是自己的家事,和外人无关。
就在拍卖风波即将过去时。
翁万戈又做出了让很多人不解的行为。
还让很多网友口诛笔伐。
2008年翁万戈带着自己的这些珍藏来到了中国进展览。
其中就有《长江万里图》这件稀世珍宝。
国家一直很想收购这件藏品,但是翁万戈一直表示不同意。
因为这幅画是祖辈翁同龢留给他的。
对整个翁家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翁万戈的强硬态度,这件事情也只能就此作罢。
虽然翁万戈不愿意将此画捐赠,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翁万戈经常向国家的一些博物馆捐赠翁氏的珍藏。
其中就包括明代的《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和清代的《杜甫诗意轴》。
这一次的捐赠,让翁万戈赢得了国内的一致好评。
很多人都说翁万戈是一个爱国的收藏家。
但在同年的七月。
翁万戈在自己百岁寿辰当天。
将183件家藏无偿捐赠给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这样的捐赠行为,在国内受到了谴责。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翁万戈的做法,他们认为翁万戈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
应该有着更加浓厚的家国情怀,居然还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于是在声讨中,翁万戈背上了“卖国”的罪名。
尽管翁万戈对外解释说。
自己这样做是希望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珍藏,并没有其他的含义。
但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让大众满意,反而让很多人觉得。
翁万戈这是在为自己不当的行为找借口。
尽管这些人将翁万戈批评的体无完肤,但是翁万戈并不在意这些外界道声音。
因为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而这份责任是他从小就知道的。
翁氏一族的传承
提到翁氏,不免容易想到“两代帝王之师”翁同龢。
作为翁氏中非常有名的人。
翁氏一家的发展和这个晚清名臣的确分不开关系。
毕竟之前的翁氏还是一个普通人家。
如果不是翁同龢的入朝为官。
肯定就不会有积攒“清末九大藏书之一”的家藏的能力。
从翁同龢的父辈开始,翁家就走上了收藏之路。
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在考上进士之后,就将翁氏一家的命运彻底改写了。
在翁心存的悉心教育下,他的几个孩子几乎都走上仕途,入朝为官。
这几个孩子几乎都博览群书。
所以对一些珍贵的书籍非常的感兴趣。
于是就开始到处搜集,慢慢的就喜欢上了收藏。
在翁心存的影响下,翁氏拥有了很多名贵的收藏。
但是意料之外的是,翁心存的家藏。
到了翁同龢这一脉时就忽然急转,险些陷入困境。
由于翁同龢儿子的夭折,他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继承人。
在深思熟虑下,就选中了当时还在襁褓中的翁万戈。
对于翁万戈来说,虽然突然获得了一笔天降之财。
但这翁同龢的这个决定,未必是一件好事。
作为一个继承人,翁万戈不仅要接受严格的家族教育,还要熟读四书五经。
这让小小的翁万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对于祖辈寄予自己的厚望,翁万戈还是坚持了下来。
对于当时小小的翁万戈来说,他并没有接触到收藏的机会。
毕竟按照家族的规定。
只有年满三十岁后才有资格真正接手。
由于战乱,翁万戈很小的时候就踏上了留洋路,直到三十岁的时,
深知肩上有着重担的翁万戈,才重新回到了故土。
当翁万戈亲眼看到祖辈的这些收藏 。
他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远比想象中的要重。
于是翁万戈就决定留在国内。
但是战火无情,翁家的收藏的地方离战乱处实在太近。
如果有一颗炮弹落在收藏的书楼中。
这些收藏就会毁于一旦。
面对这样的情况,翁万戈只能放弃在国内定居的想法,开始想办法来转移这些收藏。
因为国外还算安定,所以翁万戈又带着这些收藏,重新前往美国。
定居地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翁万戈对收藏的热爱依旧不减。
在安定下来之后,翁万戈就开始重新考虑更加适合的收藏方法。
不变的“守藏家”
对于翁万戈来说,家族的那些稀世珍藏。
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物件,而是活着的文化载体。
很多人都会把翁万戈定义成一个“收藏家”。
但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更像是一个“守藏家”。
用心守护着这些从祖上传承下来的稀世珍宝,让更多人看见这些这些文物的魅力。
和一些其他出名的收藏家相比,翁万戈只藏不收。
对于他来说,肩上的责任就是守护着祖上传承下来的珍藏。
当翁万戈步入晚年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有限。
于是就开始寻找新的收藏方式。
他首先将目光转移在了自己的儿女身上。
但他们在适应了美国慢节奏的生活之后。
已经没有了祖辈身上对知识的渴求,对收藏也并不感兴趣。
意识孩子不成器,翁万戈心中焦急万分。
为了能够不让祖辈失望。
翁万戈就决定将这些珍藏捐赠给博物馆。
总是翁万戈心中有万分的不舍。
但为了能够好好的传承文化,不让翁家的传统毁于一旦。
翁万戈还是这样做了。
在当时翁万戈的心中,这些藏品最终的归宿都是博物馆。
他意识到自己和后代的能力有限。
所以不会一直霸占着这些“无价之宝”。
更重要的是在翁万戈看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所以文明的传承也应该突破国界的限制。
翁氏后人的身份,让翁万戈的一生充满了传承。
为了更好的收藏,他放弃了自己的电影事业。
但这样的选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毕竟从翁万戈出生开始。
他的肩上就背负着很重要的责任,而这些责任也是他知道。
可能在翁万戈的这一生中,有很多身不由己的瞬间。
但在时代的变迁中,翁万戈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肩上重要的责任。
就算在面对诋毁时,翁万戈也并不在意。
因为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小结
在翁万戈的眼中,手中一件又一件的藏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
虽然翁万戈的一些选择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
但是无论文物在哪里。
只要能得到妥善的保管的和展示,发挥出价值。
都将是一个很好的归宿。
信息来源: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M F A 2021-01-11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共接收翁万戈235件捐赠,永远缅怀他》
中信出版·商业社 2020-12-12 《知名收藏家翁万戈仙逝|翁万戈和翁氏藏书轶事》
澎湃新闻 2018-12-18 《一周艺术人物,翁同龢后人捐美183件文物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苏州日报 2013-12-27 《翁同龢当帝师受挫:同治厌学无知 两宫太后加压》
[免责声明]